动物为了不被吃掉,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难吃?

七月道士 2020-10-09 02:41:12

科技在发展,生活水平在进步,我们的饮食同样发生了巨大改变。

现在,不管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或者地上跑的,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不能吃的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因此,很多物种就如昙花一现一般,慢慢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海燕是一种土生土长在北极长的像企鹅的鸟类,随着第一支科考队伍抵达北极,这种鸟类渐渐被人们熟知。大海燕一直在没有人烟的北极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几千年的进化使它们失去了飞行的能力,走路一摇一摆、胖嘟嘟的甚是可爱。后来人们发现大海燕的肉和蛋十分美味,羽毛做成帽子和衣服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因此全军覆没,彻底消失。

大海燕

还有海洋霸主鲨鱼,在没有人类干预前,能威胁到它们的生物少之又少。也不知道第一个吃鱼翅的哥们是谁,就因为他的这一吃货属性,给鲨鱼带来了灭顶之灾。收割鱼翅的过程十分残忍,渔民在捕获到鲨鱼时,通常只割掉鱼翅,然后将仍然活着的鲨鱼扔进大海,让其在极度痛苦中自生自灭。鲨鱼失去了鱼翅的作用,不能在水中前行游动,只能慢慢的沉入水底,在极度痛苦绝望中慢慢死去。

失去鱼翅的鲨鱼

同样悲催命运的动物还有很多。

此时,我们就不禁疑惑了,以上动物都是因为肉质美味才被吃掉的,那就不能让自己进化的难吃些吗?

鲎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活化石,它的祖先可以追踪到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鲎的外表长的很抽象,有点像异形里面的抱脸虫,肉非常的少,拥有蓝色的血液,世界各国医学界也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即使这样,鲎还是有使用价值的。科学家发现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将血液做成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虽然科学家对鲎抽血后,它们就被放生,但是不良商贩在发现鲎的一系列医学用处后开始乱捕滥杀,另有部分甲壳素厂家大肆低价收购小鲎用来制造甲壳素也是造成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正在抽血的鲎

其实,在自然界中,动物为了不被吃掉,也是做了很多努力,有些堪称进化史上的奇迹。

蛇是演技十分精湛的动物。刚出生的棕蛇或褐蛇遇到凶恶的捕食者或者靠近的人便会冻结成一团。即使受到外界的刺激,蛇也会保持僵硬的姿势一动不动,这就是所谓的紧张性静止行为,是一种防御性机制。有这种特性的动物还有牛、山羊和猪等,它们在面对紧急状况时经常会恍惚一段时间,然后恢复正常。感觉这种机制挺傻的、不是很有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不吃你吃谁呀。

还有些动物进化出了“断臂重生”的强大技能。

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壁虎,壁虎在受到天敌追捕时,往往会断下自己尾巴逃走。同样的动物还有螃蟹,蟹的腿上有折断线,若腿被抓住,会收紧腿上折断线肌肉,弃腿而逃,过后再长出新腿。

壁虎断尾

其中最重口味的就是海参了,当有敌人侵害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一古脑喷射出来,让对方美餐一顿,而自身则借助反冲力逃脱。经过50天左右的自身修复,海参又会重新生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海参

虽然动物们为了不被吃掉,都进化出了很多强大技能,然而这些在人类面前并没有什么卵用。

千万不要低估吃货对美食的执着,毕竟人类拥有着最灵活的双手。

河豚为了不被吃掉,它的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都含有剧毒,奈何它遇见了人类。

海胆全身都是刺,也被人类撬开吃生殖腺。

海胆

蜘蛛、蝎子、蜈蚣,再毒的毒物也逃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总而言之,不管生物怎么进化,即使有的生物朝难吃的方向发展,人类总有办法让它出现在餐桌上,不能吃的也会让它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

犀牛角作为药材,象牙作为装饰品,狐狸毛作为外套。。。

其实想要消灭一个物种真的很简单,只要说它养生、壮阳、美容、抗癌即可。

2 阅读:380

评论列表

♨崇♨

♨崇♨

2
2020-10-21 23:24

可是调料越来越美味

田先森

田先森

1
2020-10-22 11:23

动物知道人类的口味吗

七月道士

七月道士

1
2020-10-09 13:59

动物,你对人类一无所知[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