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出圈的“醉狮”女孩:传统文化不单要被看见,更应该被热爱

金羊网 2025-02-19 14:32:52

近日,一段女生“醉狮”表演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中的粉色醒狮灵动活泼,表演者将醒狮闻酒、喝酒、醉酒等动作演绎得惟妙惟肖,以醉态展现舞狮的灵动与美感,将传统醒狮文化演绎出全新的魅力,网友纷纷点赞,称“功夫了得”“狮子界的贵妃醉酒”……

粉色醒狮的表演者,是两位来自潮州市饶平县的高三女学生。近日,记者来到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上林民间醒狮协会,探访这头“醉酒”醒狮背后的故事。

“是表演更是传承”

走进饶平县黄冈镇上林民间醒狮协会的训练基地,便见基地内已有十多位队员在进行日常的训练。人群中,记者见到了视频内醒狮的两位表演者余伊婷、余睦仪。今年都是高三学生的她们,正抓紧时间打磨表演动作。

表演狮头的女孩余伊婷就读于潮州市金山中学,即将高考的她学习舞狮已经有近6个年头,虽然表演动作已经行云流水,但她训练时仍是一丝不苟,余伊婷坦言,平时往往是寒暑假或周末训练得多一点,当前因为要备战高考,她训练的时间被大大压缩,“练习舞狮的时候,双手会各绑上两个沙袋,再举起近十斤的狮头,练完下来双手都是抖的。”余伊婷表示。

表演狮尾的余睦仪,就读于饶平当地的田家炳实验中学。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进行着下肢力量训练。“作为狮子尾部,时常要扛起前面的队友,所以对力量要求特别高。”余睦仪说道,“我现在每天下午放学之后都会到基地来,大概从五点训练到晚上八九点。”作为一名体育生,余睦仪正在狮队的帮助下,备战着不久后的体育单招考试。

“联系表演舞狮的队员们年龄大多在12岁到24岁。来到狮队后要进行身体锻炼、武术训练,之后才开始进行醒狮训练。”上林民间醒狮协会会长余静文告诉记者,醒狮在当地有数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武术功底而闻名。

随着锣鼓声音响起,粉色醒狮惊艳登场。两位表演者将醉态与狮舞巧妙融合,表演出醒狮从见到酒缸、喝酒、醉酒的系列故事动作,在展现狮子的勇猛与矫健的同时,又展示出如醉酒般踉跄;醒狮的眼神随着动作流转,或迷离沉醉,或炯炯有神,“醉酒”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搭配上潮州大锣鼓的节奏,表演如醇酒一般醉人。

上林民间醒狮协会教练余德壮表示,除了“醉狮”的表演故事之外,还有“斗蛇”“采青”“高台饮水”“踩梅花桩”等表演形式,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表演时兼具传统武术南拳、少林拳等套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体育健身功能。

余伊婷、余睦仪是队伍中表演“醉狮”的佼佼者。她们认为,女生在表现狮子俏皮可爱的一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闻酒动作的细腻表现,刚柔并济,能把醉狮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教练跟我们说,要讲究‘人狮合一’,所以我会把表演时醉狮的表情映射在自己的日常,感受表演时醒狮的神态。”余伊婷说。

当被问到为何会喜欢上舞狮时,两位女孩的回答出奇一致:“我们最开始都是看到当地的舞狮表演,很有趣,恰逢社区有训练基地,所以年龄一到就报名了。”

与舞狮结缘之后,女孩们一年年地坚持了下来。余伊婷说:“陶醉在醒狮的表演中能给我带来一种快乐,每一次表演结束的掌声总能让我备受鼓舞,这既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传承。”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舞狮是男孩子的项目,但她们没有被这些看法所左右,为了学好舞狮,她们不仅在武术基础上扎实训练,还不断提升舞狮技艺,力求在表演中展现最佳状态,如今,舞狮成为了女孩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女生舞狮也可以舞得很精彩,因为传统文化不单单是要被看到,更应该被热爱!”余伊婷的言语铿锵有力。

“以马拉松精神办好狮队”

如今的上林民间醒狮协会备受关注,受到一致好评,还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邀请,即将参与大型晚会的录制。然而,狮队一路走来的困难与发展的艰辛,或许只有协会会长余静文才感受最深。

余静文坦言,当地舞狮历史悠久,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总能见到大人们舞狮,自己甚是喜爱,但却无法参加训练。“当时要练舞狮的门槛很高,而且不传外人,只有家庭条件好的人才能参加舞狮,我自己的家庭条件比较一般,所以只能偷偷从门缝看人家训练。”

从小,舞狮的种子就深埋在余静文的心中,而把种子浇灌开花的,则是余静文的儿子余楚楠。余静文告诉记者,虽然当地舞狮历史悠久,但缺少一支长期稳定的醒狮队。儿子余楚楠从广州龙狮学院毕业后,怀着对舞狮的热爱,便一直鼓励他一起创办一支属于当地的醒狮队伍。

在儿子及朋友的鼓励下,2015年,余静文自费购置了舞狮装备,开始号召乡人练习舞狮,余楚楠则担任醒狮队的教练,并将在外学到技巧与当地的武术结合,编排了一个个动作情节。

近年来,醒狮队不断向优秀队伍学习,科学训练、不断打磨、精进表演动作、丰富表演情节,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十来年间,上林醒狮队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170多人。

“我们不接商演、不收学费,资金大多是我个人出。”余静文坦言,保障狮队一年的正常运转需要三十万元左右,其中包括醒狮、训练装备的更换、人员的服饰、基地的日常开销等。而这些钱大多都是余静文自掏腰包。“我经常跑马拉松,虽然马拉松很难,但是我也一步步坚持下来;办好狮队也是在跑一场马拉松,正是这种精神让我觉得不能放弃,一定得坚持下来,要让当地有一支像样的醒狮队伍。”

2019年,醒狮队从上林公园搬到如今的训练基地,余静文盖起了宽敞明亮的训练场所,社区企业家合力集资,助力协会健康运行;去年,社区免了训练基地的租金,每月向协会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虽然社区和群众很支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所困难。”余静文说,“我们协会上下都特别感谢各大媒体的关注支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希望醒狮队能被更多人看见和关注,希望有关部门能大力支持,让我们上林醒狮队能更好地发展。”

事实上,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上林民间醒狮协会还培育了一个个人才,队员们看在眼里,并付出了行动。协会中打下的武术功底,让许多队员迈进了军营;队员们在回家探亲期间,会回到协会指导弟弟妹妹训练。余睦仪在省级武术锦标赛中斩获第三名,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我很感谢协会、感谢武术教练吕理群和醒狮教练余楚楠,正是他们的专业指导、对女狮的重视和栽培,支持着我们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台,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醒狮文化。”余睦仪说。

[记者手记]正月里的潮汕:传统文化的青春突围

正月的潮汕,堪称一个传统文化接力与突围的大舞台。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潮州多地,感受到不同区县、村落各具特色的过年方式。其中,一代代年轻人正接过传统文化、传统民俗的接力棒,让那些曾担心断代的艺术,以势头十足的方式裂变,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生机勃勃、原汁原味的独特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精致与诙谐,更证明了传统从未老去,只要给予它青春的血液,它便能以最潮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潮州饶平,高三“醉狮”女孩将生活融入艺术,把市井生活中乐观的精神投入到表演中,练习时绑沙袋、举近十斤重狮头的女孩说:“传统文化不单要被看见,更应被热爱。”

在潮州湘桥磷溪,一个个年轻人接过父母手中的“蔗灯”、代替父辈“营老爷”的位置,一同期望国泰民安;在各个村落里,潮州大锣鼓的表演成员都是初高中学生,锣鼓笛弦,更显清脆与灵动;在揭阳,英歌舞小时迁与舞狮小女孩隔空共舞,并一步步登上大型舞台……

过年、乡村社日等节点的民俗节目表演,是宗亲联谊同乐的纽带、祈福纳吉的载体。在潮汕,年轻人参与舞龙舞狮、英歌舞、标旗巡游、“营老爷”等民俗活动,展现了“仪式感”与“烟火气”的共生,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乡土身份的认同、“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潮汕,传统文化的接力从未停止,而年轻人的参与让这份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创新者,让传统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如“醉狮”女孩用一瓶“酒”醉倒全网,传统文化年轻的“翻译者”们正将乡土符号转化为世界语言,让潮汕文化走向世界。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图|记者曾柯权

0 阅读:3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