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一场“代表通道”,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市人大代表集中亮相,分享履职故事,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2024年11月1日,《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中小学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这一条例有何亮点,目前实施情况如何?
现场,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表示,《条例》将早期预防和发现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怎样最大可能预防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做了详细且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我们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推行‘全民导师制’,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提早介入、共同培育孩子的‘大心脏’‘好心态’。”
《条例》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医院等各方串联了起来,明确了各主体各自应该做的事情,传达给全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在我们学校建立了‘普查、筛查、预警、干预、转诊’闭环机制,将各方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合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陈武表示,《条例》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积极心理养育的大门。“它从立法层面告诉了大家心理问题不羞耻、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十分普遍的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敢于发现、敢于面对,不恐慌、不逃避,以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和解决。”现场,她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快乐成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沫依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喻
海报/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