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婉
近日,“藏地无语·家山无言”油画作品展在位于广东阳江的曾华美术馆展出,展览中有8幅画出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曾华之手,另外11幅画是其妻子程君兰的作品——她是一名家庭主妇,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这是她的画作第一次公开展出。
程君兰今年63岁,在过往近四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在柴米油盐中周旋,在锅碗瓢盆里打转,家务琐事填满她的生活。40岁时,她鼓足勇气拿起画笔,开始把记在脑海里、藏在心底的美景画出来,如今已有200多幅画作。程君兰尤爱画山:“我想山这么高这么雄伟,人的一生要是能活成这样就好了,充满力量,我就喜欢这样。”
害怕画画
程君兰是阳江本地人,小时上学,最怕绘画课。“老师当时布置任务,要我们画五角星,我拿着笔不知道怎么画才好,后来是求了同学帮我画一下,才交了作业。”程君兰回忆道,“我此后没有再画过画,也没有看过绘画书,我以前其实很害怕画画。”
中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程君兰没再读书。此后数十年,她与美术唯一的联结来自丈夫曾华。两人年少结识,青梅竹马,曾华退伍后,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大好工作机会,毅然投身于自己喜爱的美术事业,继续读书深造。“当时穷,她出去打工,拿到工资就给我寄钱,要我继续读下去。”曾华提到,学艺术没有经商来钱快,在众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是程君兰无条件地支持,让他得以安心完成学业。
“我真不懂画画,也没想那么多,看他爱好这一行,就支持他,他自己也努力。”程君兰补充道。两人结婚后,曾华的画作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称赞,慢慢熬出了头,而程君兰也逐渐将重心放到家庭上,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程君兰的生活很简单,抚养孩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如平静无波的河水,如此缓缓流淌四十多年。她平常的生活也很忙碌,家务杂事桩桩件件繁琐枯燥,她不厌其烦地打理妥帖,将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时,她也会停下。“他在家里的画室画画,我在一旁搞卫生,我就看着他画,一看就几个小时,一看就几十年,慢慢地在我脑海里有了一点点想画画的念头。”程君兰说,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后,她时间多了起来,看着家乡美景在曾华笔下一一浮现,那样生动的场面让她不禁去想,如果自己也会画画那该多好啊。在40岁时,她终于付出行动,常年洗菜握刀的手,第一次拿起了画笔。
起初,程君兰对绘画心存敬畏,不敢碰丈夫的颜料。她找了支铅笔,在白纸上乱画,想到什么画什么,她还留存着最初的画作。“就是乱画的,在本子上画圈圈。”她翻开展示时还有些羞赧,但这些画面杂乱无章、线条稚嫩无序的作品,被她一张张小心收好,妥善保存了近二十年。
画石成山
程君兰画人也画景,在“随意涂完两个本子”后,她鼓起勇气拿给曾华看。“那次我刚出差回来,我一看,她是拿铅笔画在纸上,她就问我怎么样,我特别高兴,说很好啊,太好了啊,你要继续画啊!”曾华说道,“她当时胆战心惊地问我,可不可以拿我的画布和颜料,我说你尽管用,大胆画!”
“我以为画得不好,他就说怎么会、画得很好,不断鼓励我,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就接着画下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一直画一直画,没想到就画了那么多了。”二十多年来,程君兰做完家务、带完孙子,忙碌后歇下来时,就开始画画,有时一坐几小时也不觉得累。这样在点滴时间中努力,如今她已积攒了200多幅画作。
在程君兰画画的时候,纵然曾华已是作品广受好评的画家,但他从不干涉妻子的作画,反而在谈起妻子画画时总是语带欣赏:“用什么颜料、怎么下笔,我都没有教过她,我甚至还要向她学习,她像个孩子一样在作画,纯真又自由。”
“听说画画有什么冷色暖色,我至今都不懂呢,就瞎画!”程君兰打趣自己。40岁那年拿起的画笔,她再也没放下,反而越画越有劲,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画的题材——画石头。
曾华时常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采风,程君兰偶尔跟着一起外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给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西藏和桂林的所见,辽阔天空下苍茫的群山绵延不绝,给在方寸灶台前长久打转的程君兰无限的冲击。“石头很多,山又高大,大自然多么奇妙,活成这样开阔才好,我很向往这种天地。”
彼时没有用相机拍摄记录这些美景,是程君兰的一大遗憾。但那些雄伟和奇丽的山石被她深深记在脑海里。接触油画后,她循着记忆,用画笔和颜料勾勒出怪石嶙峋、重峦叠嶂。“我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画了一块石头,然后一块一块石头贴上去,越贴越高,我一看就笑了,这不就是山嘛!”于是,在程君兰的笔下,石成了山,山又成了群山,山体在天空下连绵,无拘无束。而她在画画中,内心也感到自由而丰盈。
开办画展
曾华始终关注妻子的画作,一直默默支持,逐渐萌生出为其办展的想法。四五年前他就已在规划,后因疫情等原因搁置。直到去年年底曾华的私人美术馆开馆,才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一设想。
开展之前,程君兰既兴奋又害怕。“我是个家庭主妇,不是专业的画家,待会儿人家看完说我画得不好,我没脸见人。”而曾华并不担心这点,他表示:“一个妇女拿起画笔,就是一个妇女的自信。”他收拾出妻子的画作,从中挑了11张,给每一张都起好名字、裱好框,同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起,在今年大年初一这天,夫妻俩的画展正式对外展出。
程君兰此次展出的画作,灵感皆来源于她记忆中的西藏和桂林的山石。她落笔随性洒脱,大山巨石呈铺画面,又各有各的生趣。“画这张时方块比较多,画那张时那些石头的线像是会流动。我画每一幅画颜色都不一样,因为山就是不一样的。”甚至轻柔的粉紫色也被她用来铺山。她的笔下,山石粗犷而不冷硬,反而扑面都是柔和,在雄浑中又不失细腻。
这场夫妻画展吸引了周边居民及不少专业人士前来赏鉴。程君兰最为高兴的是展出后不久,她的两幅画即被人买下。“其中有一位还是‘零零后’!他说我画的天空跟专业的不同,那幅画看起来很宁静。我好高兴呀,觉得自己跟年轻人没有代沟。”她放下原本的担忧,因“被看见”而满足。
如今,程君兰打算拓展自己的绘画题材,但山石依旧是她最为看重的方向,她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我虽然画了这么多画,但心里都不是很满意。我对自己说,要画一幅更好的画给大家看。”这几年,程君兰更加细心地观察丈夫作画,同时开始看专业的绘画书本,持续学习。
“我以前就是把石头垒起来,现在会想怎么样垒得更好看。”程君兰说,“我没有参考资料,画的都是记忆里的山,那些山一直就在我的脑海里,不会有画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