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从文喝下煤油割腕自尽,被救下后,他想拉妻子的手,妻子却甩开了。后来他被转入精神病院,妻子也没去看他一眼。弥留之际,沈从文对妻子说:“三姐,是我对不起你……” 1980年10月,沈从文应邀赴美国讲学,开启了他的国际交流之旅。年已78岁的沈从文横跨美国东西部,并前往檀香山,期间他在15所大学进行演讲,共讲授了23次,更多国际学者有机会了解他的独特思想与创作。 两年后的1982年,沈从文与夫人一同返回湘西,重温他年少时的回忆。他们在吉首大学发表演讲,分享他对家乡的深情,并探访了凤凰古城,回溯自己童年的足迹。对于沈从文而言,回访是对个人历史的回顾,也是与家乡文化的深刻再连接。在回到北京后,沈从文将《沈从文文集》的全部版税捐赠给了曾经就读的文昌阁小学,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在同一年6月,沈从文在全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委员,他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9月和10月,他随王震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参与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出席了第一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 1982年,沈从文也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金介甫与在美华人学者及德国的汉学家共同推荐沈从文,表明了他在国际文学界的影响力。提名彰显了沈从文的文学成就,也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学的瑰宝。 到了1983年,白发苍苍的沈从文躺在病榻上,他的生命之烛已然燃至尽头。在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颤颤巍巍地对身旁的妻子张兆和说道:"三姐,是我对不起你......"往事历历在目,在垂暮之年,沈从文不禁想起了过往种种。 沈从文晚年的遭遇实在是不幸。1949年,他曾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灌下了煤油,又割腕自杀,几乎就要香消玉殒。所幸被人及时发现,才捡回了一条命。然而,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当他在病床上醒来,想要拉住妻子的手时,张兆和却冷漠地甩开了他。或许,经年的苦难已经耗尽了女人的爱,曾经的柔情蜜意,早已被岁月冲刷殆尽。
不久之后,沈从文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成了一个被妻子抛弃的可怜男人。在冰冷的医院病房里,他孤独地躺在床上,无助而绝望。而张兆和,这个他用了500多封情书才追到手的心上人,却始终没有来看望过他一次。她的冷漠无情,无疑是对沈从文最大的惩罚。 让我们把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33年,文坛才子沈从文与家境殷实的张兆和喜结连理。他们的婚礼虽然简陋,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宾客如云,但两人的心却紧紧系在一起。张兆和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不过就是一本《宋拓集王圣教序》。她愿意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沈从文,只因为深深地爱上了倔强执拗的男人。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夫妻二人恩爱甜蜜。然而,随着家庭负担的加重,张兆和渐渐变得愁眉不展。为了照顾老小,她剪去了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穿上了粗布衣裳。昔日的大家闺秀,俨然成了一个操持家务的贤惠妻子。可沈从文依然我行我素,挥霍无度。买古玩,请客吃饭,似乎钱对他来说只是身外之物。张兆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夫妻俩争吵不断。 1934年,张兆和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本该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候,沈从文却爱上了一个叫高青子的女人。他们的不伦之恋,甚至被高青子写成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张兆和知道后悲愤交加,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嫁给了一个如此薄情寡义之人。 虽然事后沈从文回心转意,放弃了情人,但张兆和心中的伤痕却无法抹平。她再也无法容忍丈夫的所作所为,干脆与他分居,一分就是五年。 1969年,沈从文被下放到农村。张兆和的二姐前去探望,看到的是一个憔悴苍老的沈从文。他抱着张兆和写给他的第一封信,泪流满面。昔日的风流才子,不过就是一个心力交瘁的老人罢了。回首往事,夫妻二人都不禁唏嘘不已。年轻时的爱恨情仇,竟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