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于迈向“全面建成”关键时期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迎来两家跨领域金融机构携手推出的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创新通过“银行+保险”,形成“金融+航运”合力。
这份重磅的《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共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由中国银行、人保集团与市委金融办、市交通委、市商务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密切沟通,共同研究形成,立足银保联动,发挥两家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业务优势和核心带动辐射作用,针对当前上海国际航运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29项具体举措,涵盖整个航运产业链和生态圈。其中,多项工作也是上海市正在做以及准备做的金融先行先试举措。
提升航运金融领域中国话语权
当前,上海“五个中心”中的任何一个中心,都需要其他四个中心的配合,才能实现能级跃升。对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上海去年已经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但在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的资源集聚力还不够显著,航运服务要素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
如何破题?其中的一项关键就是要深化与金融中心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此次中国银行与人保集团联手,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地位”“支持航运绿色低碳智慧转型”“进一步吸引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航运金融服务商”“打造跨境航运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五个目标,在服务航运安全、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绿色转型三方面形成金融合力。
聚焦建立“中国规则”,工作方案抓住绿色航运规则形成机遇期,及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窗口期,增强航运绿色金融和航运保险相关规则主导权,推动以人民币全链条结算为核心的银行产品服务流程融合,推动增强上海航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力。
例如,通过支持航运便利化结算,打造全球资金流通体系,助力央国企航运公司等率先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为航运企业量身打造一站式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涵盖结算、融资、资金池、跨境并购、风险保障等全生命周期,让企业体验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式服务。
在绿色航运金融方面,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将共同探索新模式、新路径,通过把金融资源重点投向船舶建造、绿色航运、航运“链主”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银团贷款、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保险评价机制,推进全流程绿色航运金融数字化应用等举措,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开“换道超车”的新空间。
创新产品打造航运新优势
航运金融对国际航运市场发展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航运全产业链。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航运主体对航运金融需求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充与衍生,航运指数期货、绿色船舶保险、“一单制”多式联运保险等创新产品的新需求持续涌现。
工作方案在航运贸易数字化上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助力增强全球竞争力。作为航运贸易数字化创新合作联盟创始会员,中国银行将与中国人保一起积极参与航运贸易数字化各项功能的构建。
在前期业务首发落地基础上,双方将继续推进电子提单场景创新,共同研究推进电子保单在结算业务中的应用,推动打造航运新优势,包括推动实现电子单证金融保险业务流程融合贯通、研究信用证线上流转的可行性方案,联手研究设计船舶保险融资服务数字化方案等。
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
工作方案还聚集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助力构建全产业链优势。
中国银行和中国人保将进一步发挥全球化优势,以及航运保险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打造开放性合作平台,组织面向境内外航运、造船、港口、物流等航运产业链主题及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各类宣传路演活动,推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聚集的特点,拓展航运生态圈服务体系,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境外机构“引进来”,助力航运“朋友圈”扩容。
在业内专家看来,对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而言,这份工作方案为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化联动开了一个好头。今后,更多金融机构也有望继续探索深度合作,以金融合力推动全产业链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在金融支持国际贸易中心、科创中心等领域不断加码尝试,完善金融开放合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