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眼观两会]刘汉元代表:建议我国“新三样”全产业链集体走出去

中新经纬 2025-03-05 11:47:26

中新经纬3月5日电(宋亚芬)“中国产品走出去的力度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可以再快一点,大家认识可以再齐一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谈到“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海时如是说。

刘汉元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在新能源化以及新技术电力化、电动化的背景下,我们在国际上曾经落后的产业正在变得领先。尤其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的出口,已成为有效推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能源转型低碳进程的主要产业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三样”全年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并在全球市场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

刘汉元认为,这三类产品事实上可以有效地相互联手、相互协同,一起出海。随着中国“新三样”产业链出海,他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可撬动50万亿-100万亿元人民币走出国门,有力支撑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

因此,刘汉元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国“新三样”产品走出去、产线走出去、技术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务走出去、EPC(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实现全产业链集体走出去。

不过,刘汉元提醒,“一定要控制好节奏、相辅相成。既要在具备制造业发展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做好发展布局,又要实现我们与所在区域、地区的协同发展。”

此外,为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刘汉元建议进一步加快扩大国内光伏装机应用规模。“从减排效果看,制造光伏系统每产生1吨碳排放,系统建成发电后每年可减排20吨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可减排500吨以上。”

在刘汉元看来,中国已经完全具备条件,用20年左右的时间(最快或可用10年时间),实现对每年5亿多吨原油的替代。经测算,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加上配套的储能及电网改造项目建设,未来平均每年的投资强度将达到10万亿-20万亿元,20年总计约达到200万亿-400万亿元的规模,并促进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发挥,从而有效拉动国内市场、带动就业,以及助力我国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新经纬APP)

0 阅读:9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

由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