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男子肝衰竭昏迷22天,生命维持及肝移植救回一命

极目新闻 2025-03-10 16:59:50

极目新闻记者赵雪纯

通讯员丁燕飞徐宇

“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以后必定烟酒不沾染,珍惜健康。”3月10日,武汉的李先生(化姓)在出院前说道。今年37岁的他自初中起被确诊患有乙肝,因自行停药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肝功能衰竭,经历了从死亡边缘被抢救回来的惊险历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肝胆疾病研究院的医护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危险期极力挽救其生命,让他能坚持到移植肝源的出现,并成功为其手术,帮助他逐步恢复健康。

从乙肝到末期衰竭,10天内病情急转直下

初中时,李先生便得知自己患有乙肝,但由于没有症状,直到2012年结婚后才开始吃药。“之前不觉得乙肝是个病,吃药也断断续续,2024年4月要去地市州做项目,走前体检时发现乙肝病毒指标正常,把剩的药吃完后就自然停药了。”李先生回忆,大约从2024年7月起便没再吃药。

李先生毕业后在武汉创业,一手把公司做强,也一手撑起了一个家。由于工作繁忙,应酬多,李先生平均一天抽三包烟,每次应酬喝酒量在1斤左右,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家常便饭。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本就功能不好的肝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2024年11月,李先生开始出现呕吐、黄疸等症状,随后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

“他病情恶化得非常快,入院10天后,医生就告诉我们,如果不进行肝移植,他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李先生的妻子回忆道。当时,李先生的转氨酶数值高达1500单位/升,而正常值为9—50单位/升,胆红素也超出正常值上限的25倍,肝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2024年12月3日,李先生被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重症监护室。此时,他因肝性脑病进行性加重合并弥漫性脑水肿,人已陷入深度昏迷,影像检查里已看不到脑部正常的沟壑,瞳孔一度放大,随时面临着脑疝甚至脑死亡风险。“那个时候他大半只脚都进了鬼门关,家人也不得不开始做心理准备。”李先生的妻子说,但她仍不会放弃等待肝移植手术。

不放弃一丝生机,医护团队97天拽回一条生命

为了维持李先生的生命,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叶啟发教授带领下,移植重症团队几乎把能使用的救命手段都用上了。“我们给他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并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DPMAS、血浆置换等人工肝支持,同时持续进行床旁血液净化、脑保护等重症生命支持技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主任钟自彪介绍。在等待肝源的半个月里,医护团队通过精细化的容量管理、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支持以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手段,成功维持了李先生的生命,为他能顺利桥接到肝移植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24年12月15日,李先生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肝源,并成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手术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主任叶少军主刀,历时4个多小时。术后,李先生的移植肝功能启动良好,在经历了22天的气管插管后他终于苏醒,并顺利脱机拔管。但由于昏迷时间长和机械通气的影响,他出现了严重的危重症相关性肌病,四肢几乎无法动弹。

“他的恢复过程就像婴儿学步一样,从手指的轻微动作开始,逐步恢复到手能握拳、拿勺子吃饭,再到最后能够下地行走。”叶少军表示。2024年12月20日,李先生眼睛开始有意识转动;2024年12月23日拔掉气管插管;2025年1月1日,开始说单字……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李先生终于在2025年2月14日首次独立下床行走。“虽然还要借助护具,但我们已经很开心了。”李先生妈妈说,生病期间,李先生的家人几乎都陪伴在他身旁,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帮助其康复。“我们能从死亡边缘把他拉回来,离不开多学科的协作,移植ICU、感染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手术室、输血科、康复科、超声科、药学部等科室协同作战,为他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全方位保障。正是因为家属的坚持和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叶少军感慨道。

为何平日毫无不适感,停药后却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叶少军解释:“乙肝病毒难以被彻底清除,停药后病毒可能会重新活跃,患者必须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叶少军提醒,乙肝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等不良行为。此外,像李先生这样即使进行了肝移植的乙肝患者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防止病毒再次攻击移植肝脏。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