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英美战争:美国最耻辱一战,如何被英军攻占首都、总统外逃?

雪莲果说历史 2024-12-04 07:08:40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1810年11月1日法国宣布大陆封锁体系,随后英国实行反封锁,这就无形中打击了美国的中立地位,打击了美国的贸易、使美国处于困难的境地。

1、1812年战争的背景

法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实际封锁的是欧洲大陆各港口,而英国实行的反封锁,禁止中立国在所有敌方港口之间进行贸易,更直接损坏美国的商业利益。

因为根据英国议会的法案,所有敌国及其殖民地,所有排斥英国国旗的地方都被认为处于最严格的封锁状态;所有没有领到英国特许执照的船只到上述地方进行贸易都应被捕获。

这样美国到欧洲去的货物都要受到英国控制,要得到英国的许可和向英国交税。虽然英法两国都为打击对方而捕掳美国的商船,但是实际上,法国捕掳的美国商船只限于在欧洲,并且数量相对较少;而英国利用《杰伊条约》获得特权,自由进出美国港口,并以美国港口为基地捕掳美国商船。英国还强迫征集已加入美国国籍的水手为它服役。

这些都大大损伤了美国人民的民族尊严。

1806年4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主要针对英国的“禁运法”。该法案规定,自1806年11月1日起,禁止某些英国商品进口,除非在此期间两国之间达成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1806年12月30日,美国同英国签订《门罗-平克尼条约》。由于美国的外交代表门罗,同英国代表平克尼,所签订的条约违背了美国总统的指示,没有将要求英国取消强迫海员权利的条款写进条约,杰斐逊没有将该条约提交参议院批准。1807年6月22日,英国舰只“豹”号借口搜查逃兵,袭击了美国快帆舰船“切萨皮克”号,打死3人,打伤18人。

这一事件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对英国人的仇恨,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准备对英开战。杰斐逊下令,要所有英国舰只从美国领海撤走,下决心迫使英国取消强迫服役问题。

但美国对战争准备不足,不得不暂时放弃军事手段。“禁运法”到1807年12月14日开始执行。1807年12月22日又通过封港法案。1808年1月9日、3月12日、4月25日及1809年又通过补充法案。这些法案停止对英国贸易,因此实际起到支持和补充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的作用。但这一政策不仅打击了英国,同样也是自我封锁、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商业和农业。

1809年,杰斐逊的禁运失败,在其离职前几天、美国取消对除英法两国以外的所有其余国家的封锁。

新上台的詹姆斯·麦迪逊总统(1809-1817年在职)通过“断绝贸易法”代替“禁运法”,只禁止英国或法国船只、悬挂两国国旗的船只、部分属于两国公民或臣民的船只进入美国领海,禁止两国货物运入美国,而对其他国家开放。

1809年初,英国新任外交大臣乔治·坎宁派全权公使厄斯金到美国,指示他就下列条款与美国达成协议:

(一)英国撤销1807年1月和11月枢密院命令,美国同时取消所有抵制英国的法案以及禁止英国军舰进入美国领海的法案;(二)“不来往”法案立即对法国生效,由英国海军来执行,英国军舰有权捕获违反这个规定的美国船;(三)美国接受1756年的规则。但厄斯金并没有完全执行这一指示,没有将由英国海军来执行对法国的“不来往”法案写进条款。

1809年4月19日,《厄斯金协定》签订。美国人以为解决了美英之间的经济矛盾,麦迪逊总统宣布从1809年6月10日起,也就是英国撤消枢密院命令之日起,“不来往”法案不再用来抵制英国、还准备派600艘运送原料的船只驶往英国。当英国议会拒绝批准《厄斯金协定》后,英国外交大臣坎宁立刻废除了这一协定,从而使美英的关系更为恶化。

英国在1809年4月再派强硬派人物詹姆斯·杰克逊与美国谈判,但在强征海员问题上毫不退让。

“不来往”法案断绝了占美国与西欧贸易额绝大部分的对英、对法贸易,使美国商业陷入紧张状态。1810年5月,美国通过第二号“梅肯法案”,开放了对英国和法国的贸易。拿破仑认为,这是美国背弃了他的大陆封锁体系,于法国不利,因此对美国采取拉拢政策。

1810年8月5日,拿破仑命交大臣卡多尔公爵向美国驻法公使阿姆斯特朗将军提交一项备忘录,表示:如果美国停止对法国施行“不来往”法案,法国将宣布从1810年11月1日起取消“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

法国并在实际行动上明显减少捕掳美国商船。美国于是在11月21宣布断绝同英国的贸易。

此时英国的商业处于萧条之中,美国恢复对英国的封锁,英属西印度群岛打击很大。美国欲趁机解决同英属加拿人的北部边界问题,进而夺取印第安人的部落和加拿大。

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美国人把这次战争看作是把英国赶出美洲大陆、彻底摆脱英国控制的第二次独立战争。

英国此时正在欧洲大陆组织反法联盟的战争,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没有过分重视美国的抗议、英国国内政局不稳,延误了用和平手段调整英美关系的时机。伦敦在美国宣战五天后,虽撤销枢密院命令,但坚持强征海员的政策。而麦迪逊总统坚持只有英国取消命令和放弃强迫服役两个条件下才同意停战,因此迅速媾和的希望破灭。

1812年的美英战争是在欧洲大陆反法战争达到最高潮时进行的。这种国际形势对美国有利。

2、英军何以打入首都华盛顿?

1811年11月,在第二十届国会上,麦迪逊发表咨文,提出陆、海军的备战计划。麦迪逊要求在1812年4月进行30天禁运,作为反英战争的序幕。

6月1日,麦迪逊将宣战咨文提交国会。

咨文指出:

“我们的商业在所有海域遭掠夺,我国大宗产品的合法市场被切断,而且农业和海运业受到破坏性打击。…英国政府对这些旨在破坏我们中立贸易的手段还不满足,最后竞诉诸毁灭性的封锁政策…。”

国会投票结果,参议院以19票对13票,众议院以79票对49票通过麦迪逊的宣战咨文。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

英国一直想通过经济手段扼杀美国,并不急于马上与美交火。英国在欧洲与法国周旋,不宜再开辟第二战场。再则,由于关闭美国市场和断绝了来自美国的原料供应,英国国内工商业资产阶级怨声载道,纷纷要求政府撤销禁令。

英政府迫于压力,于1812年6月23日宣布撤销对美国商业实施的各项议会法令。由于通讯工具落后,英国竞在美国宣战后5天才作出这项决定,结果等于无效。

英国虽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均强于美国,但其主力集中在欧洲反法战场,在加拿大的军队不到5000人。加拿大的人口只有40多万。美国人口已达725万,正规军约7000人,民兵70万,且给养充足。美国宣战后,最近而且最容易进攻的目标就是驻扎在加拿大的英军。

然而,美国没有组织好从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对加拿大的进攻,反遭失败。1812年7月,密欧根领地总督、60岁的威廉·赫尔将军受命从底特律进攻上加拿大,当他得知由特库姆塞率领的印第安人支持英军时,未发一枪仓皇逃回底特律,8月中旬率军投降。

在沿海战场,由于英国无法从欧洲抽调舰队增援,美国海军旗开得胜。8月,美舰“宪法号”击沉英舰“女战士号”,10月、12月又相继击败几艘英舰,弥补了美加边境的损失。

1813年麦迪逊发现占据五大湖地区的重要性,派奥利弗·佩里舰长等人率灵活的小舰队,4月袭击了上加拿大的首府约克镇(今多伦多),9月在伊利湖上取得胜利。10月,威廉·H·哈里森将军在上加拿大的泰晤士河战败英军。

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英国得以向美洲调兵遣将。英军兵分两路,北自尼亚加拉、尚普兰湖南下,南自新奥尔良北上,夹击切萨皮克湾。

7月,在尼亚加拉瀑布附近发生了这场战争中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各损失800多人,但美国阻止了英军从北线入侵的计划。

北线的另一次胜利,是9月在纽约州境内尚普兰湖西岸进行的普拉茨堡之战。在南线,美军初期失利,英军从切萨皮克湾向北直插首都华盛顿。华盛顿地区组织了95000民兵奋起抵抗,但因指挥不力,使敌人于3月24日进入华盛顿。

3、无果的和谈

麦迪逊政府及时撤离,无人员伤亡,可是首都许多建筑物,包括国会大厦被付之一炬。总统官邸也被烧毁,战后修复并涂为白色,101年由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命名为“白宫”。

国会图书馆损失惨重,9月杰斐逊将自己50余年搜集的7000多册图书作价卖给国家,以补充其收裁。英军在华盛顿进行了两天破坏之后,转向下一个目标巴尔的摩。9月中旬英将罗斯被击毙,切萨皮克之战宣告结束。

保卫南方大门新奥尔良的战争由安德鲁·杰克逊将军指挥。

从1813年11月至1814年初,共进行了5次战斗,均无结果。

1814年下半年,英国组织了强大的增援力量,包括6艘战列舰、14艘快速战舰和几十只小,准备夺取新奥尔良。杰克逊将军在仅有5000人、7艘炮艇和十几门炮的情况下,于1815年1月与英军展开大战,共打死敌军2036人,击毙其将领爱德华·帕克南将军,美军只损失8人。1月中旬新奥尔良战役告捷。

还在战争进行之中,和谈问题就已提出。

1813年春,麦迪逊接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出的调停建议,准备与英进行和谈。但被英国拒绝,理由是美国提出要解决的“拉夫”问题属于英国内政。9月,在俄国再次调停下,英国勉强同意与美接触。

直至1814年8月双方代表才第一次在荷兰的根特会见。此后,战火不止,和谈未果。美国坚持必须解决“拉夫”和中立贸易等问题;英国提出在美北部建立一个印第安人缓冲国,并修改美加边界线。谈判僵持。

随着1814年9月以后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才决定让步。欧洲局势更促使英国同意签约,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各国面临拿破仑东山再起的危险,又组成新的反法联盟,英国也就无暇他顾。

美英《根特条约》于1814年12月24日签字。

《根特条约》规定:

双方相互交还在战争过程中或签约后占领对方的所有领土、地方和属地;停止任何一方同印第安人的敌对行动;交还战俘,交还或者赔偿英军带走的黑人奴隶;双方成立四个联合委员会,根据1783年《巴黎和约》第二条规定划定边界,解决美国同加拿大1783年边界条约没有解决的问题。1815年2月16日,美国参议院以全票通过,批准了《根特条约》。

4、1812年战争的影响

一八一二年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有“第二次独立战争”之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国保卫了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美国独立后,英国千方百计试图卷土重来。就在这次和谈中,重划美加边界的要求实为逼美割让土地。战争的结局打击了英国的气焰,直接导致英美两国撤销在五大湖的军事设防。

1817年4月底,由美国国务卿理查德·拉什和英国驻美公使查尔斯·巴戈特在华盛顿签订《拉什-巴戈特协定》,规定双方在五大湖的任何一湖和尚普兰湖允许保留的百吨级炮艇均不得超过两艘。这样,英美在边境的海军力量形同虚设。

此后,英国被迫放弃重新占领美国的企图,美国才真正确保了领土主权和北部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也放弃了向加拿大扩张的企图。

其次,这场战争之后,美国真正获得经济自主权,使独立战争取得的政治独立有了坚实基础。1815年美英签订通商条约,建立平等贸易关系。经济的独立和边境地区的安宁,为开发内地的西进运动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发生变化。

再次,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国内政治斗争趋于缓和。

新英格兰的联邦党人一直反对这场战争。1814年12月,他们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召开会议,抗议政府对英开战,并商讨召集各州修改联邦宪法,甚至还建议成立新英格兰联盟,独立出来。最后,稳健派控制会议,通过的决议除要求政府不得征调各州民兵外,更多的内容是要求联邦政府考虑新英格兰的利益。

会议直至《根特和约》签字后,1815年1月才结束。杰克逊将军在新奥尔良胜利的消息给哈特福德会议迎头痛击,从此联邦党士气衰落,逐渐销声匿迹。民主共和党一统天下的局面持续到1824年,创造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和平环境。

总之,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为了确保自己的独立,防止英国派遣军队从加拿大进攻和在美内部制造分裂,也为了反对英国的海上封锁,采取了同英国对抗的政策,直至爆发战争。从军事上讲,美国并没有取得特别重大的胜利,但战争的结局对美国有利,不仅巩固了美国的独立地位,而且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美国与印第安人部落联盟关系看,美国所进行的战争又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美国对印第安人部落的征服非常残酷。1811年11月,美军在打败了美加边界上的印第安人部落后,将其领袖的尸体肢解、剥皮。正是在美英第二次战争中,美国摧毁了印第安人部落联盟,逐渐霸占印第安人在密执安湖一带的土地。

1812年战争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举世闻名的“门罗主义”。

门罗宣言是门罗主义的发端,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代表美国政府发表的一项外交政策声明。门罗宣言对美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的对外扩张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它的产生标志着美国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是美洲,为了确立在美洲的优势地位,美国统治集团需要把外交的重心由单纯摆脱欧洲控制转变为在美洲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因而急于制定一个完备的对美洲政策。

当时的国际形势严酷多变,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使美国推于向美洲其他地区渗透,甚至美国的自身安全也遭到直接的威胁。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革命,给欧洲列强和美国都带来了可乘之机。欧洲神圣同盟和英国在美洲州问题上发生矛盾,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单独发表了对美洲的政策。

同欧洲强国相比,当时美国实力仍然弱小。它正力求在险恶的国际斗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因此,门罗宣言发表之初具有一定的自卫性。但是,已经走上扩张道路的美国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抛出这一宣言更有着民族和阶级的利己性。

宣言鼓吹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质上是企图把美洲变为美国的禁区,它是美国同欧洲列强(主要是英国)争夺扩张权利的有力武器。

门罗宣言文辞含混,界说不严,可供后人作各种解释和引申。美国历届政府在侵略拉丁美洲的过程中,多次随意援引门罗宣言的原则,使其扩张色彩越来越浓厚。

门罗宣言发表之时,美国鉴于自己的实力,未敢在外交实践中真正实施宣言的精神,在英国等欧洲州列强面前采取守势。尽管这种外交“休眠”期一直延续到40至50年代,但它已表明美国正准备在外交上与欧洲列强相抗衡,并作为争夺美洲霸权的巨大潜在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2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