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然而,这仅仅是它跨出的第一步。前途艰雅、结局难料。国内经济颜临崩溃,债台高筑,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同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很难摆脱这外患内忧的困忧。不幸的是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只拥有极其有限的权力,在处理战后的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抵御外侮种种重大问题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在邦联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毫无起色,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但是,邦联时期还是有成绩的。通过西北法令和制订联邦宪法就是这一时期的两大贡献。联邦宪法虽然存在种种缺陷,但毕竟是一部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而且在强化美国资产阶级政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邦联政府的成立为了巩固各殖民地的反英同盟,几乎在起草《独立宣言》的同时,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6年6月委托以约翰·迪金森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起草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简称为《邦联条例》。
同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批准了《邦联条例》,并把它交由各州最后审议通过。由于各州在西北土地问题上有争议,批准过程拖了4年之久。1781年3月1日,马里兰州作为最后一个州批准了条例,同天大陆会议才宣布该条例正式生效。
根据邦联条例,组成了新的中央政府——邦联国会。它是一院制的国会,由各州派代表2至7人组成,但各州无论大小都只有1票表决权。
从形式上看,邦联国会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于一身,拥有广泛的权力,决定战争与媾和,处理外交事务,借款与发行公债,招募军队,建立和装备海军,向各州要求财务摊派,管理邮政事务以及决定货币的成色和价值等等。
实际上“这个国会一点也称不上是立法机关,它只是一个邦联行政机关,而且只能执行这个邦联13个州中9个州同意的事情。”
它的司法权限也仅仅局限在仲裁州际纠纷,而且还要经过极其繁复的手续。
邦联国会下辖5个部:外交部、财政部、陆军部、海军部和邮政管理局。
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在邦联国会休会期间,成立一个“州际委员会”,由每州1名代表组成,处理日常事务。新建的邦联政府没有权威,效率极低,不能适应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形之下,各州却拥有过多的权力。
邦联条例第二条规定:
“凡未经本邦联召集之国会明确授予合众国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及所有权能、领域与权利。”
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的国家。
尽管如此,邦联的出现仍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显著的进步,是从分散的殖民地走向统一国家的一个中介环节。
首先,中央政府在名义上拥有了外交、战争等项重大国家主权,使各州失去了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权力,这就为联邦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其次,邦联政府承担了解决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各州不能单独处理的西北土地问题的任务,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邦联政府面临的难题邦联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是极其严峻的。政治上各州自行其是,分崩离析,经济上债台高筑,入不敷出。外交上则有英国、西班牙强敌压境,咄咄逼人。这些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本来就软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
在独立战争期间,为了供养和装备军队,大陆会议曾举借大量外债和内债。这些债务全部被邦联政府继承下来。
到1784年初,国债总额超过3900万美元,其中外债790万美元以上。光是应付的国债利息每年便达187万美元。而邦联政府的收入却少得可怜。
“在1781年到1786年这个期间,各州向邦联国会缴纳的款额平均每年为50万美元,连应付政府的经常性开支也不够,更不用说支付战费和外债利息了。”
由于付不出利息,债务越来越重。仅外债本金一项,到1789年,就已增至1098万美元。
更使邦联政府感到棘手的是纸币贬值。在战争期间,从1775年6月到1779年12月,大陆会议发行过42批纸币,总额达19155万美元。此后各州也开始发行纸币。到1783年,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
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从1777年底纸币便开始贬值,此后更是每况愈下。到1780年3月,1元大陆币只能兑换2.45美分。大陆会议于此不得不宣布大陆券与硬币的比值为40比1。到1781年,大陆券几乎一文不值。
杰斐逊在当时讲道:
“1000元的大陆纸币只值硬币1元。”
纸币大幅度贬值以后,市场的支付手段只得全部依靠硬币。当时在美国市场上流通的是西班牙银元、法郎和英镑。这些货币在战争期间就很稀少。战后,英国货物涌入美国,又从中吸走一大部分硬币。1784年,大约价值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仅价值75万英镑。
由于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结果诱发了1785年至1786年经济萧条。
与此同时,年轻的美国还遭到英国、西班牙的经济抵制。从1783年起,英国枢密院连续领布一系列新的航海条例,严禁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英属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对少数几种推许输入英国本土的美国货物则征以重税。
此外,英国军队还赖在西部边境据点上不走,垄断了边境皮毛贸易,切断了美国商人获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西班牙禁止美国与西属加勒比群岛贸易,并封闭了美国西部农产品的输出口岸——密西西比河口上的新奥尔良港。西班牙还在美国西部边疆居民中煽动叛乱,妄图肢解美国领土。战后,法国也取消了对美国的一切财政援助。
新成立的邦联政府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
邦联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罗伯特·莫里斯。他的财经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国家信誉,实行货币紧缩,吸引外国资金。但所有这一切的关键是开辟政府财源。
1781年初,在邦联政府成立之前,大陆会议就曾要求各州赋予它为期25年的对某些进口货物征收5%关税的权利,但由于罗得岛的反对而失效。
莫里斯上台后,雄心勃勃地提出一揽子财经计划:
修改邦联条例,给或府以25年的对进口货物的关税征收权;政府收入只用于偿还国债本金和利息;要求各州以25年为期,拨出相当款项清偿国债,变按土地价值摊派款额为按自由民人口比例征收款额的办法;以及裁减开支,征收直接税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各州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所有计划无一成功。1783年莫里斯被迫辞职。
在外交方面,邦联政府也节节受挫。
1785年,邦联政府派亚当斯出使英国,希望能与英国缔结商业协定,并通过谈判解决边疆据点和债务问题。但英国不仅拒绝缔结商业协定,甚至声称美国如不偿还战前各殖民地欠英国的债务,英国就不撤出边疆据点。
同年夏天,西班牙特使迭戈·德·加多基来到美国,与邦联外交部长约翰·杰伊谈判西部边疆和密西西比河航运权问题。西班牙政府命令加多基绝对不给美国以密西西比河的航运权。而这项权利只是邦联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双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历时两年多,毫无结果。
3、谢斯起义1785年至1786年间美国在内忧外患中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十分混乱。工业品和农产品滞销,农民要购买西部土地付不出巨款,高利贷主们讨索债务,而各州政府还不断加重税收。美国的劳动人民在战争中承担了巨大的牺牲,战后他们的处境反而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起义——谢斯起义。
谢斯起义发生在马萨诸塞州。该州是全国性经济萧条中的重灾区。战后该州农产品严重滞销,农民断绝了主要收入来源。而州政府又决议增加税收,对男女老幼一律征收50美元的人头税。
当时一个4口之家的农民家庭年收入还不够50美元。除此而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州税、县税。“许多自耕农面临因欠债而坐牢的威胁,还有许多人暂时卖身为佣以偿债务。”
马萨诸塞成为美国债务人最多的州,在伍斯特县的监狱中,债务人占全体犯人的3/4。
从1786年初开始,各地群众纷纷上书州议会,要求发行纸币,减轻税收,改革议会,但资产阶级控制的州政府拒绝人民的要求。从1786年秋天起,人民自发起来阻止法庭对债务诉讼案件的审理。此后,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终至爆发了谢斯起义。
丹尼尔·谢斯曾参加过独立战争。战后回乡务农。在经济萧条中,他也因债务累累而破产。起义开始后,他由于有战争经验被推为领袖。1786年9月,起义军以武力强行阻止了州法院在斯普林菲尔德镇开庭审理债务诉讼,把政府军赶出了该镇。此后,谢斯率部转战该州西部地区,开监释放负债被监禁的穷人。
与此同时,州政府也在调兵遣将,企图一举镇压起义。1787年1月,起义军在夺取州政府位于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的战斗中失败。政府军穷追不舍。到1787年2月,疲惫的起义军终于被击溃。谢斯本人被捕,后被特赦释放。
谢斯起义是因债务所逼走投无路的农民一次自发的反抗。起义军的斗争目标并没有超出改良的范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义要取得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
这次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它使统治阶级意识到人民不是可以随意欺侮的,推动了独立战争以来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向纵深发展。其次,它使统治阶级中部分人更深切地认识到,软弱的邦联政府从根本上是违反他们自身利益的,因而加紧了制订新宪法的准备工作。
4、“新领地”的问题1780年10月,大陆会议宣布:
各州转让给合众国的土地将按合众国的共同利益进行处理;在新领地建立的州将实行共和制,并将成为邦联的成员,享有和旧州一样的主权、自由和独立。
这个声明在原则上为后来的西北土地政策定下了基调。然而,各州的土地转让未能立即实现。
纽约、佐治亚、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等州对西部土地都有要求。它们借口英王特许状的规定,宣布各自州的西部边界以西的土地都属于自己的州。只是在批准邦联条例的过程中,由于马里兰等与西部土地无关各州的强烈抗议,纽约等州才先后放弃了对西部土地的要求。
到18世纪80年代中期,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西部土地大部分已由邦联掌握,只有北卡罗来纳等少数州还未把所占领的西部土地让出来。这时邦联政府已经有可能来考虑西部土地的处理问题了。大陆会议所定下的基调无疑是邦联政府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
开辟财源、出售西部土地、巩固边防、防止外国势力的渗透和威胁、结束西部地区的混乱局面也都是邦联政府所要考虑的问题。
从1784年起在短短的时间内邦联政府接连颁布了三项土地法令。
1784年的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为美国全体人民的公地,把整个西部地区划分为16个领地,任何一个领地上的居民达到两万时即可申请加入邦联。该法令是由杰斐逊起草的。
在草案中曾有在新开辟土地上禁止奴隶制和强制服役的规定,但由于蓄奴派的激烈反对而被别去。
1785年的土地法令确定了出售西部土地的方式。
该法令规定:
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把新领地划分为许多镇区;每个镇区为6平方英里;镇区下又划为36个地段;每个地段为640英亩;出售土地的最低限额为640英亩;售价为1英亩1美元,买主必须在1个月内付款。
影响最深远的是1787年土地法令。
它规定了西部领地的政治发展方向,为美国历时100多年的西进运动奠定了基础。
根据该法令:
新领地最初由国会派一个总督和数名助手治理,当新领地上的居民人数达到5000时,便可成立两院制的议会。居民人数达到6万时,便取得州的资格,并享有和旧州完全平等的权利。该法令还规定:在新领地上实行宗教自由,严禁奴隶制等。
三项土地法令统称西北法令,其重要意义在于确定了西部土地的国有化和在与原有州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州的原则,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并保障美国在向西扩展中顺利建立新州而没有发生剧烈的冲突。
美国学者莫里森认为:
“1787年法令是美国伟大的创造性贡献之一,因为它显示了怎样消除殖民地与宗主国相互关系上的摩擦。1785年《土地法令》和1787年《西北法令》的各项的开明规定,为美国的领地制度和殖民政策奠定了永久的基础,并使合众国向西一直扩展到太平洋,从13个州扩大为50个州,相对说来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由于废除了英国强加给殖民地的“列举商品法”,美国同荷兰和法国的贸易顺利开展。“从1787年到1789年,同荷兰的贸易比同英国的贸易还多50%以上,贸易差额也许是有利于美国的。”
美国商人开辟了通向巴尔干半岛、远东和近东的航路。1784年2月,“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历时半年到达广州。这次成功的航行促使波士顿商人装备更多的商船驶往远东。1786年驶入广州的46艘外国商船中有18艘是美国的。1787年9月,美国商人罗伯特·格雷开辟了从新英格兰到北美西北部的俄勒冈再到广州的航线。
战前英国是禁止殖民地设立银行的。1781年底,为了筹集款项,邦联财政部长莫里斯帮助建立了北美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北美银行。1784年,马萨诸塞和纽约又开设了两家地方性的商业银行。
5、制宪会议召开的背景邦联的种种弊端早就引起了美国各阶层有识之士的不满。华盛顿认为软弱的邦联推迟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汉密尔顿在致朋友的一封信中分析了邦联的弊端,认为应当给中央政府更多的权力。在他的影响下,1782年纽约州议会曾建议各州集会商讨修政和补充邦联条例。
约翰·亚当斯和麦迪逊等人为修改邦联条例在邦联议会内外积极活动,当机会终于到来时,他们在思想上已对实现统一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加强中央权力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形成了当时美国政治生活中能量最大的集团,被人称为国家主义者或联邦党人。
与国家主义者相对立的政治派别是州权主义者。他们认为各州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而邦联则是:“各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同盟。”但他们对邦联时期棘手的政治、经济问题并无良策。因而都逐渐倾向于赋予中央政府更多的权力,以解决共同关心而又非一州所能单独解决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们在最高主权属于州还是属于中央这一点上与国家主义者有根本分歧。
1786年9月,弗吉尼亚州议会建议在安纳波利斯召开各州会议讨论贸易问题,但由于届时只有5个州的代表与会,这次会议未能解决预期问题,却通过了汉密尔顿起草的致邦联国会的报告。
报告分析了邦联政体的缺陷所导致的种种危机,呼吁各州一致行动,建议国会召开一次各州会议研究邦联的弊端,并找出解决的方法。这个报告分别送交邦联国会和各州议会,但在最初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谢斯起义的冲击才使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有了一种共同的“危机意识”。双方均认为必须抵制从美国革命中萌生的“过分民主”。1787年2月,邦联国会致函各州,要求派代表参加将于是年5月召开的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最初目的只是修改邦联条例,由于国家主义者的努力,以及与会代表在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种种妥协,会议突破了原定目的,彻底抛弃了邦联政治体制,制定了新宪法,故又称制宪会议。
除罗得岛以外,12个州均派代表出席费城会议。与会代表共55名,集中了美国有产阶级中几乎所有代表人物。从政治倾向上看,除约翰·亚当斯以外的著名国家主义者都出席了会议,他们的力量在会议上略占上风。
州权主义者相对较弱,他们没有一致的目标,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理论,缺乏得力的领袖人物,长于鼓动的塞缪尔·亚当斯和以雄辩闻名的帕特里克·亨利没有与会。
从经济地位上看,所有代表本身都是有产者。“大多数会议代表都是律师,他们大半来自沿海的城市,即动产集中的区域,没有一个代表的切身经济利益,可以代表小农或技工阶级。”
此外,还有商人、种植园主、将军和政府官员。总的来看,制宪代表都是美国有产者,他们有着根本一致的经济利益。这是会议上所达成的重要妥协的基础。
但是,尽管保护私有财产制是他们的共同的目标,在采纳何种政治体制才能最好地维护私有财产制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此,政治体制问题成为制宪会议的中心议题。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