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姚广孝提议朱棣在王府里养鹅养鸭。朱棣坚决不答应,堂堂燕王府成天鸭鹅乱叫,简直不成样子。随后,姚广孝低声耳语,朱棣边笑边说:“还是大师妙啊!” 姚广孝法号道衍,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也是明成祖朱棣的知己好友。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各地藩王均要回京吊唁,燕王朱棣也在其中。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民间选拔了十名高僧,一个名叫道衍的和尚也在其中,此人就是姚广孝。 朱元璋打算把僧人们分给各个藩王,希望儿子们在回到封地后,依然能够继续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当时,姚广孝第一次见到朱棣,眼前一亮。他随即走到朱棣身边说:“燕王殿下,如果贫僧能够跟随您,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 朱棣听后,勃然变色,心想:“王”加上“白”就是“皇。”或许是这个诱惑太大,朱棣决定把姚广孝收入麾下。 姚广孝跟随朱棣回到北平,随后在庆寿寺当主持,却经常出入燕王府,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已逝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登上了皇位。他一上位,在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下,开始对各地藩王采取削藩的措施。 同年,朱允炆先废周王朱橚,后下令将代王朱桂圈禁蜀地,次年,又将岷王朱楩贬为庶人,更过分的是,湘王朱柏不愿受辱,甘愿赴死。 朱棣眼见着一个个的兄弟遭难,心中十分悲愤,但此时的他还不敢与朝廷反抗。 另一边,建文帝朱允炆不仅加快了削藩的进程,还亲自派人来监督朱棣,并任命谢桂、张信为北平指挥使,借此掌握北平的军事控制权。 这波操作逼急了朱棣,再加上姚广孝在一旁劝说,他决定开始反抗朝廷。然而,朱棣手上只有10万兵将,既然打算造反,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的实力,粮草的储备也必不可少,想与朝廷抗衡,胜算还是较小的。 此时,朱棣的处境也不好,朱允炆不仅派人来分他的兵权,还经常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姚广孝深知朱棣的难处,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去买几百只鹅、鸭放到王府院子里面养,朱棣听闻后,不情愿。 姚广孝告诉朱棣原由,后者随即就派人去买鹅、鸭。此后,王府院子里总是有一群鹅,鸭的叫声,这不仅遮挡了朱棣在地下室偷偷训练兵马、打造武器的声音,还有了购买粮食的名头。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朱棣夸赞姚广孝的计策甚妙,因为还混淆了监视者的视听。 此外,朱棣又开始装成患了疯病,整天说话颠三倒四,还经常脱去衣服,在闹市中奔走,抢摊贩的酒食,醉倒后就直接睡在了沟渠中。大热天的时候,他又穿着厚厚的裘皮大鳖,围着火炉烤火,嘴上还念着冷。 这一切都是姚广孝给他的提议,效果也非常不错,骗过了一大批人。 在时机成熟后,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战争,史称靖难之变。当时姚广孝虽然留在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他依旧是燕军中的军师。 有一次,朱棣在攻克济南时,遇到了危机。 《明史》记载:“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 他的军队在济南围困三个月,却无法拿下这座城,导致朱棣对登上皇位的信心大减,甚至连投降的想法也产生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姚广孝写信告诉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主要就是说攻克京师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眼下的济南并不是很重要。 随后就调整了作战方案,一路过关斩将,攻下京师。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 朱棣分封了跟随他的靖难功臣,这些将领们都非常高兴。虽然姚广孝是朱棣靖难成功的第一功臣,但是谢绝了所有的封赏。他不仅不要官,连钱也不要。 姚广孝不仅精通权谋之术,而且十分有才学。在朱棣的任命下,姚广孝主持了《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两部巨作的编修工作。 尤其是《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姚广孝还被封为太子少师,先后教导朱高炽和朱瞻基。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逝世,享年84岁,他也是明朝唯一一个以文臣身份入主太庙的僧人。 纵观姚广孝的一生,前半生在寺庙当和尚,游历各方,后半生帮助朱棣夺下皇位,规划北京城布局,修编《永乐大典》,贡献巨大,却不慕名利,深入简出,他的行为令人费解。 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这就是对姚广孝一生最好的诠释。
1399年,姚广孝提议朱棣在王府里养鹅养鸭。朱棣坚决不答应,堂堂燕王府成天鸭鹅乱
百年战争录
2025-04-02 11:01:11
0
阅读:118
柏少
这是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