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上海辟谣平台核查

金台资讯 2025-04-08 16:31:12

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谣言只有提纲故事编不全

近日,有读者向上海辟谣平台询问,网传“AI医生闯大祸!上海一患者被误诊险丧命”的消息是不是真的?经核查,近期有不少自媒体以“AI医生”为主角造谣,这条消息正是其中的典型。

从读者提供的信息看,自媒体发布“AI医生将重症肺炎误诊为普通感冒”的消息,称事件发生在4月5日,为增强可信度,还表示“4月6日,澎湃新闻独家披露事件细节”。经核查,包括4月6日在内,澎湃新闻近期没有报道过任何“AI医生误诊”的消息。

自媒体的消息中还有很多漏洞。比如,消息提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伟采访实录”。经核查,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不是张伟,而且没有名叫张伟的医生。消息还援引“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观点,但国家卫健委最近一场新闻发布会是在4月3日举行的,主题不涉及AI诊疗。

种种迹象显示,这条消息是“谣言半成品”:自媒体捏造了事件,撰写了要求大模型虚构的细节,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最终公开发布的不是完整版,而是谣言提纲。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条消息背后是一批以“AI医生”为主角的谣言。在这些谣言中,“AI医生”已经闯了很多祸,除了误诊,还有致人死亡的“案例”。有的发生在上海,受害人家属获赔127万元;有的发生在北京,受害人家属获赔1.2亿元。经核查,这些也都是虚构的。

比较这些谣言还能发现,它们遵循相同的套路——既利用公众对医疗服务的关注,又利用公众对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不了解,编造故事,并加入“官方媒体报道”“行业专家分析”等细节,以获取信任。这些谣言往往充满戏剧性,制造矛盾,放大焦虑,以便推动网友扩散,帮助造谣者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

随着AI技术普及,“AI+医疗”是必然趋势。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场景中,AI发挥的都是辅助作用,包括一些官方媒体报道的“AI医院”,指的也是AI辅助诊疗技术的落地。例如,AI技术可以快速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等。

另一方面,对于AI医疗,国家和相关医疗机构态度始终明确:不允许AI取代医生进行诊疗或开处方。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对接诊、开方流程均进行了规定: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0 阅读:1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