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郑毓芝,与上海话剧圈焦晃齐名,丈夫去世后,令她幡然醒悟

郗虑看娱乐人物 2024-11-08 07:04:37

《庆余年》中,南庆太后的独断专横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掌掴大公主”的情节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错,她就是演员郑毓芝,享有“老戏骨”的称号。

郑毓芝的演技可谓是信手拈来,角色千变万化,都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她对每一个角色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诠释方式。

还记得1998年那部《婆婆媳妇小姑》吗?这部剧使郑毓芝被更多观众熟知。婆媳关系的千古难题,在她的演绎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剧中她扮演了一个刁难儿媳的婆婆,但实际上,她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婆婆。

古今中外,婆媳关系都备受困扰,曾有郑毓芝表示:“理解和包容才是关键。”然而,实践起来却并不轻松。

说起郑毓芝为什么总能被导演钦点扮演"老太太"角色,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没有理由的。她有一个令人钦佩的习惯:每次接到新的角色,她都会提前做足功课。

她将对人物所处的年代背景、政治环境及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更让人赞赏的是,尽管年过八旬,记忆力不如年轻时,她仍坚守自己的"三大要素",即"真诚、一丝不苟、真实。"

但就拿《两个人的世界》这部剧中来说,尽管她在剧中的戏份并不多,她还会一遍又一遍地背台词,力求做到滚瓜烂熟。

差别太大了,她关注细节程度极其认真。无论眼神还是手势都绝不马虎。

郑毓芝常说:“演戏这事啊,没有大小角色之分,只有用心不用心的区别。”她用这种专业的态度塑造出的每个角色都显得非常真实、立体。

郑毓芝在上海话剧圈的地位已与焦晃不相上下。虽然知名度并非极高,但她用实力证明,好演员未必能家喻户晓,但是一定会让人过目难忘。

看现在观众们提起"那个专演老太太的演员",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她吧。这份专注和坚持,难道不是最好的回报?

因为《大雷雨》这部作品,郑毓芝和陈茂林的爱情故事开始流传开来。

在那个时候,郑毓芝22岁,刚刚被分配到上海实验话剧团工作,没过多久,那个世界著名的话剧女主角 "卡捷琳娜" 的角色就落到了她的头上。

这件事在话剧团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凭什么啊?刚来的新人,这么重要的角色就给她演?"几个年长的师姐私下议论纷纷。确实,初来乍到就挑大梁,换谁都会有意见。

然而,熊佛西院长的眼光岂是泛泛之辈,他一眼便看出了郑毓芝的内在潜力,坚信她是一个可塑之才。然而,尽管郑毓芝天生拥有优美的嗓音,她初期的表演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老院长直接指出,"你的眼睛里没有内涵!"这句话震撼了郑毓芝的内心,但同时也让她豁然开朗。

就在这时,她生命中那个默默支持她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陈茂林,上戏的同班同学,剧中的卡捷琳娜的丈夫奇虹。

"每当我遭受师姐们的压力时,他总是站在我一旁鼓励我。"郑毓芝回忆道,"他总是说:'相信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在那个年代,这种朴实的关心显得特别暖心。

在台上,郑毓芝需要展现“卡捷琳娜”从惊恐到喜悦、从犹豫到无法自控的复杂情绪。这段十几分钟的独角戏,没有深厚的功底是无法胜任的。

陈茂林后来笑着说:“当时就是在陪太子读书,她得奖我什么也没得,不过最后娶到了个好老婆,值得!”

这话实在。《大雷雨》使得郑毓芝在上海第一届青年话剧会演中获得了"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同时也让她收获了真爱。

从这开始,这对痴迷戏剧的夫妻的故事从此开始。陈茂林后来成为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和导演系的老师,而郑毓芝则在舞台上闪耀着光芒大放异彩。

更有意思的是,陈茂林从未对妻子的表演指指点点,也未曾过问她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能挣多少钱。他给予郑毓芝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这份理解和尊重,就能确保他们几十年的美满婚姻。

郑毓芝和陈茂林的故事是个很好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就是能够遇到那个真正懂你的人,无论你是青涩的学生还是成熟的成年人。

他们从戏中恋人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夫妻,这样的关系让人羡慕不已。

即便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彼此也能发现其中的精彩之处。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爱情故事吗?它不仅具有戏剧性,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这份唯有细水长流的感情实在令人羡慕。

关于郑毓芝和陈茂林的日常,非常有意思。这对痴迷于戏剧的夫妻,常常因为一部戏、一个角色的细节而讨论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邻居听到他们家里传出激烈的争论声,以为他们两口子闹矛盾了,得知真相后邻居不禁感叹:“你们俩真是一对为戏而生的夫妻。

虽然陈茂林有个习惯,那就是他不刻意去看郑毓芝演的电视剧。换言之,他并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不过,他对妻子的专业是绝对信任的,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

郑毓芝巧妙地解决了婆媳关系的问题,并且处理得百般有趣。

当年,陈茂林和郑毓芝共同居住在龙华,而郑毓芝的婆婆独身住于上海闸北。陈茂林察觉到婆婆孤独,于是劝说郑毓芝邀请婆婆同住。

郑毓芝发现婆婆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她认为两代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增加感情。这番话让郑毓芝深感触动。

你猜郑毓芝是怎么做的?她和陈茂林一起在同一个小区购买了另一套房子,这样他们既可以照顾婆婆,又不会与婆婆距离太近。

晚年的时候,这对夫妻还一起参演了电影,如《康定情歌》这部电影中,陈茂林饰演男主角的老年时期,而郑毓芝则扮演了“藏族老妈妈”的角色。

那年他们两人都快八十岁了,没有助理,所以只能互相照顾。

他们常常在家研究作品,讨论角色。陈茂林总是能给郑毓芝带来走影视舞台的独特见解。这种几十年共同生活为他们积累的默契,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陈茂林因病离世,这个打击使郑毓芝感到痛心和遗憾。然而,也是这个转折点,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郑毓芝在去世多年的老伴后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开始认真地照顾自己,规划身体养护。她每天坚持按摩和保持规律的作息,在她88岁高龄时依然精神矍铄。

这不就是爱情的最好延续吗?即便是伴侣离开了,我们仍要好好生活下去。这或许能让逝去的爱人得到最好的告慰吧。

说起郑毓芝的演艺之路,得从她12岁那年说起。

在那个时候,家人发现这个小姑娘的模仿能力超强,这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就这样,郑毓芝进了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她深入探究表演艺术,感受到了表演的乐趣。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那时她还小,因此先入读了"上戏附中"。尽管如此,她对表演的热爱并未被影响,她努力学习直至从附中升入表演系本科。

在“上戏”求学期间,她的天赋得到了著名导演田稼的认可。田稼教授给了她一个重要的机会—在毕业公演中出演苏联话剧《远方》的"格拉莎"一角。

“格拉莎”是一个铁路巡道工的妻子,这个角色需要郑毓芝必须表现出家庭分离的痛苦。而郑毓芝只是一个学生,这个角色对她来说并不容易驾驭。

但在导演的鼓励和指导下,郑毓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野百合般的外国妇女形象,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回首往事,这段求学经历为郑毓芝奠定了扎实的演技基础。从模仿到创新,从学生跨越到演员的身份,每一次的前进都使她离理想的演艺事业更近了一步。

没想到吧,这就是命运的安排?12岁时的一个小发现竟然成就了演艺圈的常青树。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只要找对了方向,年龄真的不是问题。

在娱乐圈中,有一群被称为老戏骨的演员,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对表演的热爱,为观众呈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这些老戏骨的坚持与传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

首先,老戏骨们有着坚定的职业精神。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都能展现出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

他们不仅是在表演,更是在展现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老戏骨们注重传承。他们不仅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演员,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他们注重培养新人,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后,老戏骨们的坚持和传承,也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热爱并坚持,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成功。

他们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谦虚谨慎的品质,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总之,老戏骨的坚持与传承,让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更加热爱和敬畏戏剧艺术。

讲到老戏骨的传承精神,就不得不说《上错花轿嫁对郎》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的剧组有位年轻演员的演技不够出彩,导致一场戏不断重复拍摄,连导演都有些着急。郑毓芝看到这种情况主动站出来,亲自指导这位年轻演员。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对词,戏才终于唱得完美。

自那时以来,只要有年轻演员向她寻求指导,郑毓芝总是有求必应。她认为:"戏剧是需要传承的。"

现年88岁的郑毓芝,在上海话剧圈与焦晃、娄际成齐名,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她的演技和对演艺圈的贡献,众人有目共睹。

丈夫离世后,陈女士更注重养生了。她每天早晨醒来就做按摩,每周会去两次足浴店,饮食起居也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她即使在家里请了钟点工,也仍然坚持自己做家务,或买菜。

在上海话剧圈,郑毓芝的后辈们都非常敬重她,尊称她为"老师"。这种尊重既源自对她演员技艺的极致赞许,更是对她人品的深沉敬意。

期待这位88岁的老艺术家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毕竟,优秀的演员真的是很难得的。

0 阅读:17
郗虑看娱乐人物

郗虑看娱乐人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