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轮战:越军堑壕推进15000米,傅全有将计就计,4昼夜歼敌1385

糊麻酱历史来咯 2024-12-23 14:14:51

夜晚的大山静得出奇,寒风掠过树梢,像是低声的哀鸣。可谁都知道,这份平静背后,藏着一场早已蓄谋的腥风血雨。

1985年1月15日凌晨,老山战场的寂静被一阵炮火撕裂,越军的堑壕推进到距离前沿阵地不到20米的地方,战斗拉开了序幕。这个距离有多近?换算成步子,大概也就几十步的事,用肉眼都能看清对方的动作。

敌人的意图很简单:拿下前线阵地,彻底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他们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精心布下的“瓮中捉鳖”。

这一切的铺垫,不得不从越军的堑壕战术说起。自1984年松毛岭战役惨败后,越军吸取教训,开始采用更稳扎稳打的办法。

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五个月内硬生生把堑壕修到了中国阵地前沿。尤其是在清水地区,越军的防御工事极其复杂,洞穴、暗哨密布,火力点一层叠一层,显然是准备打一场硬仗。

而这一切,傅全有早就看在眼里。他没有急着反击,而是等着对方自投罗网。

越军以为他们占得了先机,却不知道,这其实是傅全有“将计就计”的一部分。

1985年的春节前夕,越军提出停火协议,说是要“人道主义”过年,但傅全有敏锐地察觉,这不过是缓兵之计。

果然,停火没几天,前线情报显示越军开始频繁调动部队向清水、黄罗地区集结,显然是准备一场大动作。傅全有判断,对方的目标很可能是662.6高地。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控制了它,就等于掌握了那拉地区的制高点,对越军的战役计划至关重要。于是,他果断部署兵力,提前在周边阵地布下天罗地网。

1月15日凌晨3点,越军以猛烈的炮火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迅速进入掩体,等待轰炸结束。

一个小时后,越军开始兵分三路,对142、145和146号高地发起冲击。142号高地首当其冲,成为战斗的焦点。

越军的第一波进攻来势汹汹,但仅仅坚持了10分钟就被击退。紧接着,他们又发动了第二轮攻势,炮火覆盖后,派出更多兵力冲锋。

解放军的防守稳如磐石,越军再一次溃散。

接连两次失利后,越军显然是急了。

凌晨5点,他们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对142号阵地发起第三次进攻,同时试图通过佯攻145号高地来分散火力。这一次,他们依旧没有得逞。

战士们凭借熟稔的配合作战和顽强的意志,将敌人一次次挡在阵地外。到早晨7点,越军的攻势已经开始显露疲态,但他们依然不肯退却。

更让人感到窒息的是,越军的炮击几乎没有停过,142号阵地上的工事已经被炸得七零八落,战士们不得不依靠残存的掩体继续作战。

就在此时,傅全有的反击计划开始实施。

他命令炮兵部队对越军的负2号、负3号高地展开猛烈轰炸,趁机派出部队迅速贴近敌方阵地。10点钟,浓雾的掩护下,解放军成功占领负2号高地,并开始对负3号高地展开攻击。

负3号高地的战斗尤为艰难,越军在这里布置了大量隐蔽火力点,数次攻击都未能奏效。直到中午,傅全有调整策略,派出一部分兵力迂回到负3号高地的北侧,终于在下午占领了这块关键阵地。

与此142号阵地的战斗仍在持续。越军不甘心失败,又一次集中火力进行炮击,试图用最后的力量撕开防线。

战士们在残破的阵地上顽强坚守,最终等来了支援部队的反击。晚上7点,经过数个小时的激战,解放军彻底恢复了142号阵地的控制权。

至此,这场历时4天3夜的战斗终于宣告结束。

从头到尾,这场战斗的胜利离不开傅全有的谋略。

他不仅准确判断了敌人的进攻方向,还通过灵活的兵力调配,将复杂的局势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越军堑壕推进的战术看似占尽优势,但在傅全有的布局下,反而成了他们的“墓穴”。

越军不仅没能实现预定目标,反而损失惨重,共计1385人阵亡,伤亡率高达15%。解放军不仅守住了阵地,还重创了越军主力部队,打破了他们的第三战役计划。

有人说,战争没有赢家,因为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有无数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对于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胜利是必要的,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士,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守护了国家的边疆。这样的历史值得被铭记,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对于和平的深刻启示。

0 阅读:12

糊麻酱历史来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