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姑要回来,婆婆又发愁了,要准备很多腊肉兼各种搞卫生

烟火照寒林 2025-03-25 16:27:53
《啊,又要回来了》"娘,大姑来电话说这次要回来......"我老公话还没说完,婆婆手中的筷子就掉在了地上。深冬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婆婆略显疲惫的脸上。她弯腰捡起筷子,神色复杂地叹了口气。这个消息对她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亲人团聚的喜讯。"什么时候回来?"婆婆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冬至过后。""这么快?"婆婆站起身,"那得赶紧准备了。"我看着婆婆急匆匆地走向厨房,心里清楚接下来等待她的将是一连串忙碌的日子。大姑是婆婆的大嫂,早年移居香港,在那边事业有成。每次回乡,对于婆婆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战役"。"你去菜市场看看有没有好的五花肉,要肥瘦均匀的。"婆婆一边翻找腌制香料,一边对老公说。"娘,您何必这么辛苦?大姑在香港什么没有?"我忍不住说道。婆婆停下手中的活,转过身来:"你不懂。她虽然在香港生活得好,但那边的东西跟家乡的就是不一样。每次她回来,最喜欢的就是我腌制的腊肉。

"确实,婆婆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她腌制的腊肉香而不咸,肥而不腻,口感绝佳。但我始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每次都要准备这么多。"上次她走的时候,带了整整两大箱。"我回忆道,"除了腊肉,还有鱼干、花生、蒜头、腐乳......""香港那边这些东西都贵,而且味道确实比不上家乡的。"老公插话道,"记得以前我们去香港,什么东西都觉得好,现在反过来了。"婆婆开始在院子里收拾晾晒的架子,为接下来的腊肉制作做准备。我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想起每次大姑来访时的情景。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多年的人,大姑早已习惯了那边的生活方式。每次回来,对乡下的一切都颇有微词。从没有马桶的厕所,到不够精致的饭菜,她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上次她嫌弃卫生间没有热水器,这次肯定又要说什么了。"我小声对老公说。"别说了,"老公叹气道,"你也知道娘的性格,她不在乎这些。"确实,婆婆总是说:"亲戚一场,计较那么多干什么?"

但我依然记得那次大姑拒绝帮婆婆从香港带药的事。婆婆当时需要一些进口药,托大姑帮忙,可大姑总说找不到,推三阻四。反倒是每次她要回来,提前好几天就打电话,要婆婆把她在村里的老房子收拾好。"香港那边的药房多的是,怎么可能找不到?"我曾这样问过婆婆。婆婆只是淡淡地说:"也许真的没有吧。"从那以后,婆婆再也没开口让大姑帮忙买过任何东西。但每次大姑要回来,她还是会花好几天时间,把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准备各种大姑爱吃的东西。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婆婆就起床了。我听见厨房传来响动,起床一看,她已经在腌制肉类了。"娘,您这么早?""赶早去市场,才能买到好肉。"婆婆头也不抬地忙活着,"大姑喜欢吃我做的腊肉,总要准备好一些。"看着婆婆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也许在她眼里,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她不在乎得到什么回报,只在乎能为亲人做些什么。"娘,我来帮您打下手吧。"我走到婆婆身边。

婆婆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好啊,多个人手快一些。"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婆婆一起准备着大姑回来要用的东西。我渐渐发现,婆婆其实很享受这个过程。她会仔细地告诉我每一种香料的用量,教我如何判断肉的好坏,还会讲起以前家里的故事。"你大姑年轻时,在香港打拼很不容易。"有一天,婆婆一边晾晒腊肉一边说,"那时候她刚去,连话都说不利索,被人笑话。现在有出息了,我们做亲人的,不就应该替她高兴吗?"我这才知道,大姑最初去香港时的艰辛。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婆婆才会对大姑如此包容。在她眼里,大姑永远是那个需要家人支持的妹妹。终于到了大姑回来的日子。她拖着两个空箱子出现在家门口时,我原本想说的抱怨都咽了回去。看着婆婆脸上欣慰的笑容,我忽然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晚饭时,大姑难得地没有抱怨,她尝着婆婆特意为她准备的菜品,眼角有些湿润:"还是家里的味道好。"婆婆听了,笑得更开心了。离开那天,大姑的两个箱子塞得满满的。除了腊肉,还有婆婆特意为她准备的各种干货。看着她依依不舍的样子,我终于理解了婆婆常说的那句话:"亲情就是这样,不是简单的来往,而是心里时刻惦记着对方。

"后来,我问婆婆:"您每次这么辛苦准备,值得吗?"婆婆正在收拾院子,闻言停下手中的工作,望着远处的天空说:"值得啊。看到她开心,我就开心。再说了,我们村里的东西,确实比香港的好吃多了。"我笑了。这就是乡村,这就是亲情。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靠金钱来衡量,而是用心来维系。即便生活方式不同,即便偶有磕绊,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都在那里,温暖着每个游子的心。【结语】世间亲情,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它不像友情那样清澈,也不似爱情那般热烈,而是掺杂着责任、包容与永恒的牵挂。就像婆婆对大姑的付出,看似是单方面的付出,实则是对亲情最朴实的诠释。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像婆婆这样始终守护着亲情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