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风靡全国,动画人转行送外卖:爆款背后的“为爱坚守”困境

迎曼溪学 2025-02-19 11:17:00

朋友们,哪吒在银幕上英勇抗争,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而现实中的动画人却在默默转行送外卖。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但这确实是《哪吒》这部百亿票房大片背后的辛酸故事。

一边是资本的盛宴,一边是打工人的血汗。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何国产动画越火,从业者却跑得越快?

第一幕暴击

荧幕前VS荧幕后

百亿的票房收入,“临时演员”喝到点汤汁都不错了。

看过新闻的朋友都知道,《哪吒2》票房破百亿,138家公司分食这块大蛋糕,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

但你知道吗?

实际上,这138家公司里,有一半是临时被拉来凑数的“临时演员”。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小工作室只能喝点汤水,最苦的莫过于基层画师——月薪八千,每天加班加点画分镜,结果电影海报上连个名字都挤不进去。

有个成都的原画师曾向人倾诉:“我们组设计北海龙王,改了98稿,导演一句‘不够阴险’,全组就通宵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电影片尾字幕一闪而过,比哪吒的风火轮还快,谁还能看清我们的名字?” 在这个行业里,情怀比五险一金更靠谱。

第二幕暴击

资本VS打工人

资本很精明,相比之下,打工人更多的是无奈。

据报道,光线传媒凭借《哪吒2》狂揽30亿票房分红,股价一路飙升,但基层员工呢?

上海某特效公司的员工透露:“《哪吒2》里陈塘关大战的云特效,我们组做了一年半,结果人均奖金才3000块,连敖丙同款冰甲手办都买不起。”

更让人无语的是,外包公司竟然玩起了“人海战术”——招实习生来画背景,三个月试用期一到就辞退,比割韭菜还快。

导演饺子能分到1.35亿。

而普通动画师只能看着自己设计的角色变成盲盒,在二手市场上溢价十倍,自己却连抽个隐藏款的运气都没有。

这种操作,简直就像让厨子闻着菜香却不给吃饭——馋得你直流口水。

第三幕暴击

爆款VS烂片

这是不容置疑爆款是兴奋剂,可是它治不了行业顽疾。

据了解,《哪吒2》特效镜头高达1948个,渲染用了4000台服务器,听起来是不是很震撼?但你知道这背后有多少画师因此患上了腱鞘炎吗?

北京某动画公司的HR坦言:“现在招人得靠‘国漫崛起’的噱头,95后一听996就跑,00后直接问‘能不能用敖丙手办抵工资’。”

更离奇的是行业“倒挂现象”——做《哪吒》衍生品的工厂大妈时薪30块,而设计这些周边的美院毕业生时薪也是30块,还得自己倒贴咖啡钱。

难怪成都某角色设计师转行开了火锅店,招牌菜就叫“剔骨还父藕片”——动画人的苦,连涮火锅都带着血泪。

第四幕暴击

宁做码农,不做画匠

曾有知名的动画师,现在成了杭州某大厂的程序员,他算过一笔账,对比两个职业的优缺点:

© 动画行业从业者:月薪1.2万,每天工作14小时,猝死风险高,腱鞘炎频发,近视度数不断攀升。

©程序员:月薪2.5万,虽然996但医保齐全,还能在空闲时间摸鱼做同人图接点私活。

“哪吒再火也只是资本的游戏,我们不过是赛博时代的纺织女工。”这话虽然扎心,但却很真实。

更糟糕的是教育断层。

某动画专业的教授无奈地说:“每年毕业200人,转行190人,剩下的10个里有8个在考公务员。”

某些人所谓的“国漫崛起”,全靠老一辈用爱坚守,年轻人早已看透:哪吒能逆天改命,但打工人只能转行保命。

结语:神话背后的真实写照

朋友们,下次看到哪吒周边商品卖断货时,别光顾着喊“国漫牛逼”。

想想那些熬夜画分镜的动画人,他们可能正在送外卖的路上,用冻僵的手刷着票房捷报——他们创造了神话般的作品,却无法过上神话般的生活。

要想真正让国漫崛起,得先给动画人配把“乾坤圈”——不是用来锁魔性,而是用来锁住那些令人愤慨的行业乱象。

否则,《哪吒3》上映时,恐怕真的得靠AI来画画了!

0 阅读:5
迎曼溪学

迎曼溪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