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十年“笑场”魔咒!
说起岳云鹏,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不是“五环之歌”,或者春晚上那张自带喜感的脸?
反正以前我看到他,就觉得“这人一出来肯定要逗我笑”。
但说实话,前几年他演的电影,我是真看不下去,感觉就是硬塞给观众笑点,有点尬。
观众缘这东西,说玄乎也玄乎,岳云鹏的观众缘,好像一度跌到了谷底。
还记得《唐人街探案3》上映前,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票房灵药”,竟然成了“笑场预警”?
那时候,感觉他演啥,大家都觉得好笑,但这种笑,带着点嘲讽,带着点不认可。
甚至有人说,看到他的脸就想笑,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绝对是最致命的。
德云社想捧红他,郭德纲带着他各种露脸,但效果好像并不理想。
那时候,岳云鹏三个字,几乎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这种感觉,就像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想撕都撕不掉。
80秒!
小岳岳演技炸裂?
直到《唐人街探案1900》(实际上是虚构的,原文应该是其他电影),岳云鹏演了一个叫费扬古的小人物,才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他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但电影里被改写成了一个有点怂、有点窝囊的晚清小官。
这个费扬古,平时见了洋人就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
但当他听到八国联军打进城,老百姓遭殃的时候,他突然爆发了!
抄起刀就往前冲,那股劲儿,完全变了个人。
就是这短短80秒,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岳云鹏。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插科打诨的喜剧演员,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的真爷们。
说实话,看到那一幕,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憋了很久的一口气,终于释放了出来。
岳云鹏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绝望和决绝,让人看到了一个演员的爆发力。
这80秒,岳云鹏的表演有三个特别关键的地方。
第一,是他的肢体语言。
一开始是跪着,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后来挺直腰杆,拿着刀往前冲,这个转变,象征着一个人的觉醒。
第二,是他的眼神。
导演用长镜头捕捉了他的面部表情,那种谄媚、惊慌、暴怒、决绝,层层递进,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
第三,是无声的台词。
虽然电影里没有直接说出来,但观众心里都明白,费扬古想说的是:“刀快不过洋枪,脊梁弯不过骨气!
”这句台词,虽然没说出来,但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陈思诚:撕掉他的喜剧标签!
能让岳云鹏有这么大的转变,导演陈思诚功不可没。
陈思诚对岳云鹏说:“我不把你当相声演员,你才能成为演员。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陈思诚在片场,几乎删掉了岳云鹏所有的喜剧台词,逼着他用沉默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挣扎。
而且,他还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考据。
比如,费扬古戴着一朵小白花,这朵花代表着他失去了儿子。
这个细节,和周润发胸前的红花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费扬古牺牲的悲壮感。
陈思诚这种“去综艺化”的创作方式,和郭德纲“德云社式捧人”的方式,完全相反。
郭德纲是想强化岳云鹏的喜剧人设,而陈思诚是想撕掉他的喜剧标签。
事实证明,陈思诚的做法是正确的。
谁破防了?
小人物的逆袭!
当费扬古拿着飞刀冲向洋枪的时候,电影院里很多人都哭了。
大家哭的,不仅仅是1900年的那段历史,更是我们自己。
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强大的力量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尊严。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我们笑他跪下的狼狈,哭他站起的尊严。
”岳云鹏的逆袭,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对流量时代的一次反击。
现在很多电影,都喜欢用流量明星来吸引眼球,但《唐人街探案1900》告诉我们,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深度。
岳云鹏的这次成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喜剧演员,难道只能演喜剧吗?
当市场把演员都类型化,谁又愿意给他们机会,去尝试新的角色呢?
岳云鹏用80秒,撕开了行业对“类型化演员”的傲慢和偏见。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们嘲笑的从来不是小丑,而是害怕面具后照见的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只是我们常常害怕把它展现出来。
岳云鹏的这次逆袭,告诉我们,只要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次人生的破局。
它让我们相信,那些曾经被定义的人生,也可以重新书写。
所以,看完岳云鹏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你觉得喜剧演员,也能演好正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