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1851年宣告起义,1864年天京城破结束,它只是反清力量最大的一个,在它之前和之后一直都有反清力量,有的还相当大。当时反清力量,在南方主要是太平天国和天地会(三合会、金钱会、小刀会),在北方是捻军,当太平天国起义之后,这两股力量和太平天国有合流,甚至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加入捻军,成了捻军主要将领。当时最强的四股力量:天地会,太平天国,捻军,少数民族起义及其他零散起义,各有特点,彼此之间有的会有联系。其中铸币的有以下:
一、天地会
天地会主要在南方,在太平天国之前,基本上起义打的都是天地会的旗子,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都有,此起彼伏,这一支被镇压,又一支很快出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非常让清朝头疼。
注:暂无可靠图(欢迎广大泉友提供)
太平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天朝通宝背永、皇帝通宝背“圣”特征,整体存世量较少见。背文“文、武、永、圣”套成,根据风格判为天地会浙江地区所铸,具有明显的凭证信物特征,整体存世量较少见。
二、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政权体制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钱币始铸于清咸丰三年(1853)之后,据其钱制及钱文规律大体可分为南京铸、 苏州铸、苏南铸、晚期浙江铸等。关于太平天国钱币,马定祥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有相关著作出版。近年,又有赵后振等青年学者为太平天国钱币研究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三、金钱会
金钱会作为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一个分支,成立于咸丰八年(1858年),它的创始人是当时在码头当苦工的温州平阳县钱仓镇人赵启。初起时仅有8人,按照天地会的传统组织形式,在镇北的北山庙义结金兰,各用康熙钱两枚的面文钉在一起用丝线穿系,作为凭证。这就是金钱会取名的起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浙江金钱会铸币,所见均为折十型,背由方胜及天、地、离等字样。当时咸丰八年后不久赵启改用旧钱 (康熙、乾隆、道光等清小平钱)熔铜铸造方孔圆钱“义记金钱”。“金”字头部从“入”,以示入会之意,“义”字从“八”以示8兄弟重义守信之意。背文为两方连结图,表示会员间永远手拉手心连心,作为金钱会会员证明用。
四、小刀会
小刀会为天地会的分支,最早见载于乾隆七年(1742),早期主要活动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由于最初成立时成员自备小刀而得名。
咸丰三年(1853)九月,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策动起义,攻入上海县城,建立“大明国”,建元“天运”,后又改名为“太平天国”。公元1855年在与法军及清军的作战中,小刀会起义失败,首领刘丽川战死,余部逃往镇江加入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背星月会钱为小刀会会钱(凭证),非行用钱,存世少见。
五、白莲教
白莲教最早可追溯到南宋高宗时期,是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 元明清三代,常被农民起义作为组织斗争的工具。明清时期,信众发展迅速,白莲教多次起义,屡次失败,但火种不熄。同治年间(1862-1874),原太平天国旧部张宝三投奔白莲教教徒刘仪顺,借白莲教之名在贵州思南起兵反清。
张宝三称自己为明朝崇祯帝十二世孙,改名为朱明月,被刘仪顺拥立为“帝”,改同治三年(1864)为“嗣统元年”,同治七年(1868)起义失败。观其风格,嗣统通宝应为当时所铸。
——原创:钱媛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