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鹏饮料天津生产基地将正式启动智慧仓立体库建设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出入库效率,为华北及东北市场的终端配送提供高效支撑,标志着东鹏全国供应链智慧网络进一步完善。这一动作背后,是东鹏饮料持续十年的数智化探索——从2015年“一物一码”的营销破局,到如今覆盖生产、仓储、物流、渠道的全链路数字化闭环,东鹏饮料正以技术驱动重构行业生态。
天津智慧仓:数智化实践的“技术集成体”
天津智能仓项目是东鹏饮料数智化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部署高性能堆垛机、环形穿梭车等设备,库容有望较传统存储提升500%以上,空间利用率与作业效率实现双突破。更关键的是,该仓库搭载的智能物流系统与东鹏自研的“五码合一”技术深度联动,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分拣的全流程动态追踪。例如,每一箱饮料的垛码、箱码、瓶码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层可通过数据驾驶舱即时掌握华北市场动销情况,精准调整生产计划。
这一实践背后,是东鹏对传统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饮料供应链常面临信息断层、响应滞后等问题,而东鹏引用“产存一体化”模式,通过物流数据实时监控与分析,优化库存管理,进一步提升产存效益,为支撑400万终端网点的精细化运营奠定基础。
在技术之外,东鹏更注重数智化的“生态价值”。目前,东鹏的多个生产基地已实现光伏发电,发电量达到约2.5万兆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与东鹏“绿色工厂”战略形成呼应。这种将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融合的路径,体现了数智化转型的更高维度思考。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十年跃迁的“三级跳”
当多数企业仍在探索数字化基础架构时,东鹏饮料已迈入数智化深水区。其转型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连接(2015-2018)——通过“一物一码”直接触达消费者,构建用户画像数据库;
2、协同(2019-2022)——以“五码合一”打通生产端到消费端,链接400万终端商户,实现渠道数据透明化;
3、智能(2023至今)——引入AI视觉识别、动态库存预测等技术,推动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这一跃迁的核心在于技术架构的迭代。以渠道管理为例,早期“箱码返利”仅能激励终端进货,而2020年上线的“商户会员系统”通过瓶盖核销数据,实时追踪单品动销率,精准匹配终端补货需求,市场响应周期从周级缩短至小时级。
东鹏的数智化战略更体现为组织能力的升级。通过自建IT公司鹏智瑞,东鹏将数字化能力模块化输出,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复制”的正循环。例如,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陈列照片的质量,技术的识别准确率接近98%,每年节省人力成本超千万元。这种内生式创新模式,使东鹏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构筑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渠道革命:数智化驱动的“双螺旋增长”
数智化转型为东鹏饮料带来渠道效率与市场渗透的“双提升”。截至2024年,东鹏饮料终端网点近400万家,地级城市覆盖率保持100%,并加速向县域市场下沉。支撑这一扩张的,是“数据+机制”的双重创新。
在渠道管控层面,东鹏饮料通过动态货龄分析系统,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监控,大幅提升产品流通环节的品质管理能力,其产品新鲜度合格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五码合一”技术构建起覆盖全链路的追踪体系,精准识别非合规流通行为,有效维护渠道秩序与利润分配的公平性。在终端赋能方面,东鹏为商户打造的一站式数据平台,实时整合区域消费趋势、竞品动态及库存健康度等关键指标,帮助终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优化经营策略,从而增强商户的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商业模式的生态化重构。东鹏通过消费者与终端双向联动的运营平台,将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渠道端的推广动能,形成“需求洞察-精准触达-价值反哺”的良性循环。其创新营销活动通过扫码激励机制,持续激发终端主动参与产品推广的积极性,带动核心产品复购率稳步攀升。这种以消费者需求驱动渠道活力、以数据赋能渠道价值的闭环体系,正在重新定义快消行业的生产、流通与价值分配逻辑,为行业升级提供可参照的实践样本。
结语:
从第一个智能仓的落子,到全国供应链网络的智慧升级,东鹏饮料的实践为传统快消行业提供了转型范本。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堆砌,而在于以业务痛点为导向,将数智化嵌入企业基因——生产端实现“单瓶可追溯”,渠道端构建“动态神经网”,消费端打造“精准交互链”。2024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攀升至47.9%,连续四年稳居行业榜首。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十年数智化积累的量变到质变。面向未来,东鹏饮料将继续探索行业升级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为“中国智造”提供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