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看过来!来长留长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来了!

4月14日,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据悉,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连续5年来留长10万人以上。如何让更多青年学子来到长春、了解长春、爱上长春、留在长春,为长春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专项调整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就业工作专班成员并作出工作部署。市委人才办会同市人社局、市人才服务局等部门单位,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前期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5所在长公办和民办学校进行点对点沟通调研,诚意征集高校与大学生的需求建议,本着“学生欢迎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突出“创新”“暖心”主题,组织实施这次系列活动,共分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为了让大学生以更好的体验感走进长春、了解长春、爱上长春,准备开展七项主题活动。

市级领导进校园活动。市领导将在春秋“毕业季”和“开学季”到域内外高校开展政策宣讲,通过推介长春、宣传政策、合力服务等方式表达长春爱才留才的鲜明态度和诚意。

“万名学子游长春”活动。面向全市65万在校大学生,开发具有四季特征、青春元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精品线路,组织邀请万名学子游览长春、品味长春、感悟长春。

“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行活动。邀请域内外100所高校、1000名博士研究生走进长春、深入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优秀博士生引聚平台。

“先生向北,青春聚长”主题活动。深度挖掘、传承“北上精神”,通过开展实践体验、博士讲师团宣讲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在长春全面振兴中“学先生、当先锋”。

东北五市青年人才(长春)年会。邀请沈阳、大连、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城市的青年专家人才代表齐聚春城,同步组织东北五市青年人才专场招聘,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

举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依托市域内高校以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年举办20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科创大赛、青年技师技能大赛。

长春籍大学生“返家乡建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面向长春籍在外大学生发出邀请,鼓励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践岗位,引导大学生在一线积累经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在第二板块,为了让大学生带着预期走进产业、走进企业、留长就业,搭建了多个就业创业载体。

对在校大学生新建100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技能提升的实训基地。突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城市振兴”三维赋能,累计建成150家,承接1万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训,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至1500元实训补贴。

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新开发100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累计建成200家,提供4000个见习岗位,构建“素质提升—岗位适配—稳岗发展”就业赋能闭环,充分扩展就业空间,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新设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达到80家。对新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资金补助。同时,引导域内外博士后带题入站、依产研题。

开展100场重点产业校园招聘。围绕长春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聚焦“春秋就业黄金季”,组织企业5000家,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打造不落幕的校园招聘服务载体。

在第三板块,为了让大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长春的友好、城市的温度和市委市政府的诚意,推出了暖心爱才的服务举措。

为大学新生创新推出“春城卡”。大学新生凭卡可在开学报到季享受“一卡通”免费服务。

为异地来长求职过渡期的青年群体提供2000套“人才驿站”,为广大来长留长青年人才提供2万套“长春青年人才城”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免费循环使用,“人才公寓”享受7折优惠。

为应届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给予最长24个月、每月2500元、1500元、1000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

为毕业5年内在长就业创业并在长春市主城区及开发区(不含双阳、九台)购买首套新建商品房的,按照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本科3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

为新入站(基地)的全职博、硕研究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生活补贴。

为来长留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支持。对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3年最高7.2万元税收减免;合伙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合计贷款额度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毕业3年内未就业并首次个人创业的,按照规定条件给予5万元创业补贴。

为大学生打造政策“即申快享”平台。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手机端微信“灵动长春”小程序中“政策直达”,或电脑端“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查询上述政策的申报方式或直接在线申报,长春市将全力保障大学生政策快捷申兑、精准触达。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王昕文/摄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