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四川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发布厅正式上线。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同步发布,20人(组)上榜。
凡人善举,最为动人。身着布衣,却心有锦缎,他们用人性的真善美,在时间的波澜里,书写向善向美向上的华章。
步履一双,清风自在;善行如月,点亮山河。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件事情,让心灵永远仰望,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
四川好人,用大爱善举,筑起川人的精神高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熠熠生辉,在朴素的生活中春风化人。荣登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的先进典型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五类。他们中,有将餐厅打造为“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超24万份免费餐食的“温暖守望者”;有从“门外汉”到“土专家”,有18年倾情守护高原湿地的“最美巡护员”;有义无反顾地冲向路边起火的汽车,救人于危难中的加油站“五女侠”等。源于群众、来自基层,四川好人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身边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虽如苔花,也学牡丹开,让人性芬芳,充盈日常。
四川好人,以良知大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血有肉。从精心照顾残疾孤寡老人的村民到照顾17个孩子的税官“妈妈”,从跃入寒江勇救落水儿童的货车司机到27岁的技能大师,从为家乡历史寻根铸魂的“田野学者”到70载践守大医精诚的90岁医生,他们来自八方,境遇迥异,却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用素人的德馨光芒,点亮文明风尚的灯塔;在德义的坚守里,刻出人性、生命的道德标尺。
四川好人,用“至善”激发“良知”,由“小善”抵达“大美”。无论是深耕乡野的村民,还是带领乡邻致富的企业家,无论是耄耋之年的医者,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心里始终装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向上的精神,让这片土地的真善美,如春风化雨。
勿忘来时路,四川好人背后,也是一场真善美的延续。
礼赞四川好人,也勿忘先贤如何以德立身,让善延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岁月年轮里,诸葛亮崇德修身的教导,犹在耳畔;唐代诗人杜甫旅居成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期盼,是心怀天下的赤诚;宋代眉州彭山人吕陶的“眉阳士人之盛甲两蜀,盖耆儒宿学,能以德行道义励风俗,训子孙,使人人有所宗仰而趋于善。故其后裔晚生,循率风范,求为君子……”,至今启迪人心;晚清官员丁宝桢在川为官,训诫子孙“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乐做。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如公余之内稍有赢余,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善美之行融入日常。
传承无声,却撑起了精神的脊梁。流动的真善美,古往今来,都给予行者光明和力量,善意和勇气,让人们纵使身处时代惊涛骇浪,也能胸怀美好,步履从容。崇德崇善精神,让巴蜀文化从不缺真善美的根脉,它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留下滚烫的四川烙印。
时代在变,礼赞道德的方式也在变化。此次“四川好人榜”首次以全数字化形式发布,以数智技术赋能,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激荡人心的文明火炬,推动社会正能量更广泛、更持久、更常态化地传播。
之所以要更广泛地赞颂好人、致敬善者、学习善举,就是要以善目观照万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举行走人间,让人生变得宽厚丰盈。
之所以要持久地学习“好人”事迹,就是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在生命长河中坚守善良、美德。以榜样之力,让美德的“种子”在人心抽芽。为青少年搭建心理健康防护网的心理“点灯人”、纵身10米跳桥救人的退役军人……四川好人挺身而出、耕耘不辍、恪守本心的背后,他们的行为引领人们择善而从,让向阳而生成为日常力量。
之所以要常态化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就是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精神力量。传承30载的木偶手艺人、20年来以质立信的企业家、43载护青绿的护林员、醉心科研的轮椅博士……他们以胸怀天下的气度,锚定人生方向,把个人理想和家国事业勾连,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而走得更远更好更稳。
爱众亲仁,崇尚善美,四川好人的评选、礼赞,恰如一条宽厚的大河。它流淌过缓缓岁月,把修身齐家、厚德载物、怀瑾握瑜、敬业乐业的美好,汇成动人波澜,奔向精神文明的大江大河。
本期话题
评论区分享一下,你身边的好人好事儿、温暖瞬间~
撰文/边钰
编辑/郭书琼责编/谢梦马艳琳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