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目前的空中力量,还是继承自前苏联的底子,主要包括苏-27、米格-29、苏-24和苏-25,以及一些运输机和直升机。这里面最新的飞机生产时间也不超过1990年,其中的苏-27更是80年代的产物,但这已经是乌克兰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家伙,只不过数量也不多,也就30多架,但即便是再多一些也很难想象这点儿家当能在打击下生存下来,而且就是这么少的“好”飞机,还被自家人打下来一架。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乌克兰从前苏联那儿继承了超过1000余架飞机,一度成为世界排名前五的空中力量,其中苏-27就有大约70架左右,那会儿距离苏-27正式服役也没过去几年,还算是新飞机,在性能上也丝毫不含糊,再加上还有图-160、图-95和图-22M这样的重器,当时的乌克兰空军实力不可谓不强。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乌空军长期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这么多年一直在大幅倒退。新飞机买不起、老飞机养不起,和俄罗斯关系恶化之后,零备件甚至都买不到,手头的飞机存了一批砸了一批又卖了一批,剩下的还得拿一批出来当备件库。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乌克兰对外卖掉了60多架飞机,里面就有9架苏-27,最低潮的时候2014年顿巴斯战争期间,只有19架苏-27还在服役,此后乌克兰把储存的苏-27又启封,到2019年恢复到了大约34架,中间还坠毁了两架。但问题是,这批封存后又启封的苏-27,也仍然是苏联时代的遗产,乌克兰中间也曾自行对飞机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进,试图达到北约的标准,但改的主要是在导航和通信设备等方面,对飞机作战性能的提升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效果。
反过来俄罗斯这些年虽然步伐比较慢,但在主战飞机这一块好歹也还在不断升级,苏-27之后2014年苏-35也开始服役,虽然还是基于苏-27的气动外形,但从结构材料到内部设备都有大范围的改进,尤其是在态势感知和机载武器这两个方面,已经远不是当初的苏-27能够比肩的。相比之下,苏-35机体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既减轻了结构重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雷达反射,同时其配装的AL-41F发动机在推力指标等方面也远胜苏-27,还能使用三维矢量推力;苏-27上的N001雷达还是机械扫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作用距离只有百公里级,苏-35则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同样目标的作用距离是苏-27的数倍之多,另外光电探测组件的性能上也有大幅提升,这还没算上其他方面诸如更加先进的机载武器、数据链、数字飞控以及电子战设备之类。
但对于乌克兰来说,苏-27仍然是拳头力量,为了表示对欧美的亲近,乌克兰在与西方的军事交流中也往往派出苏-27供大家共同“参详”。2020年5月29日,乌克兰苏-27与B-1B轰炸机首次在黑海地区参加欧洲轰炸机特遣部队。2020年9月4日,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第五轰炸联队的三架B-52轰炸机在乌克兰领空与乌克兰的米格-29和苏-27进行了关键的融合训练。不过这样的“参详”有时候也会发生悲剧。2018年10月16日,一架乌克兰苏-27UB在乌克兰与美国共同举行的“晴朗的天空2018”演习中坠毁,机上另一名飞行员是来自美国加州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44战斗机联队,两名飞行员都在事故中丧生。
实际上乌克兰也并非不想对自己的战机进行升级,但对于乌克兰来说,升级换代之路无非也就两条:一是买俄罗斯的,二是买欧美的,结果是不想买俄罗斯的又买不起欧美的,后来不知道谁想出了个主意:开放本国的空军基地让北约的空军进驻,换取欧美在F-15等飞机的价格上打点折扣,这个“橄榄枝”抛得挺高,但是,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