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搞到地球好似大头佛。好在广交会迎难而上,继续交朋友,继续做生意,有时间数钱,没时间透气。回过神来,我们还要看到,消费先至系好揸拿。“扩大内需与提振消费”唔系下巴轻轻,而是应对外部冲击、企稳止跌的根本办法。
经济学上把出口、投资、政府支出和消费看成是“四驾马车”,好似奥迪四个圈环环相扣。但其实作用是不一样。投资要长期才能有效果的,大型基建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也很巨大。政府支出花钱多了,又可能扩大地方债规模。出口一旦被打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摆明就是象棋那只车啦。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都喊扩大内需,现在刺激消费真的是经济刚需。
曾几何时,重商主义认为生产才能产生财富,至于消费就是吃喝玩乐,是消耗财富。其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讲得很清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怎么消费、消费什么,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和消费要平衡,互相适应。目前,我国消费占GDP的比例大概四成,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达到六七成,可见消费贡献率提高仲有排行啊。
强调消费带动,前提就是要提高社会保障,大家唔使搏命存钱都敢使钱。花在什么地方,这就是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投资转型。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要花钱、要消费、要购买服务才能培育起来的。人的内在发展需求才是驱动经济的根本动力。消费带来的是精神财富,是让个体变得完美的过程。只有“投资于人”,把钱花在人身上,才能带动产业从初级制造业向更高附加值去提升。国外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这样的道路。
长期来看,“内需+创新+开放”就是一条主线。我们不要被“关税战”搅乱阵脚,患得患失。做好自己的事,提升社会保障、提升收入水平、保护个人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外投资,统统都要做。消费作为长久之策,多支点发展才是长远之道。
文案|戚耀琪
出镜|戚耀琪
拍摄|戚耀琪
剪辑|姜雪媛实习生张运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