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参考文献及来源截图已放文章末尾
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吃饭要一天吃三顿。
其实最初的古代人吃饭最早是一天吃两餐,后来才逐渐变为了一日三餐。
古代人为什么要从一日两餐变为一日三餐?他们的饮食习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饮食习惯
古代的休息时间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
我们现代社会,大家有手机、电视之类的数码产品,在睡觉之前总是喜欢把玩一会。
于是便会熬夜,如此一来,次日自然就会赖床。
然而在古代,人们大体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这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可谓大相径庭。
故而,古人的用餐时间与我们存在差异。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饥则求食,饱则弃余”。
这意味着古人饮食时间并不固定,不像现代人遵循饮食的标准,他们以饥饿感为依据来确定进食的时间,一旦果腹便停止进食。
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吃什么、怎么吃都没有特定的规律。
他们更像是原始人一样。
因此可以说古人的饮食更多是出于生理需求,而非遵循特定的饮食时刻表。
直到先秦时期,人们吃饭的时间才被固定了下来,分别是“朝食”和“餔食”。
早上吃一顿,下午吃一顿。
那么,古人的饮食习惯在何时转变为一日三餐的呢?
一日三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劳动和工作里,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特别是在农业社会,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体力消耗巨大。在一天的劳作结束后,尤其是在下午用餐完毕,人们继续投入到各种劳动中,直到夜幕降临。
由于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到了晚上,他们常常会感到饥肠辘辘,因此逐渐养成了晚餐的习惯。
然而那个时代所谓的晚餐,在现代人看来更像是“夜宵”。
当时的人们对于晚餐并没有太多讲究,不像现代人一样有多种多样的美食可以选择。
他们通常会随意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一些点心或者小吃,以此来缓解腹中的饥饿感。
这些食物虽然简单,但却能有效地补充能量。
尽管这些食物在当时并不被看作是正式的晚餐,但对于那些辛勤劳作的人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
直到汉代,随着农作物的发展和食物种类的增加,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食物选择,这促进了饮食习惯的改变。
至宋代,古人每天吃三餐的饮食方式已经初步形成,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已然极为相近。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不少人对待吃饭一事极为敷衍,饮食毫无规律,不能准时吃饭。
但想一想,古人改变饮食习惯,又怎么不是在提醒我们好好吃饭呢?
信息来源
原文刊登于敦煌发布2023-02-03《古人如何从“一日两餐”发展成“一日三餐”的?古代餐食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