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吝啬富商

冰香观察文化 2025-02-09 18:52:56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城那可是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客商都汇聚于此,大街小巷里店铺林立,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满是烟火气。在这繁华的城里,有个富商叫赵富,那可是家大业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城里的好几个大铺子都是他的,真可谓是日进斗金。可这人呐,就是有个毛病,吝啬得要命,用扬州话说,就是 “抠搜得很”。

就说住的地方吧,他家财万贯,完全可以买个气派的大宅子,雕梁画栋,宽敞又舒适。可他呢,偏就守着祖上留下的那座又小又旧的院子,里头的家具都是老掉牙的东西,破了就补补,烂了也舍不得扔。有人劝他:“赵老板,您都这么有钱了,还不换个好宅子享享清福?” 他却把眼一瞪,说:“换啥换,这房子住得好好的,再买新的,那不得花一大笔银子?”

出行也是一样,别家富商出门不是坐八抬大轿,就是骑马,威风凛凛。可赵富呢,不管去哪儿都是两条腿走路,哪怕是去城外的庄子上收租,也舍不得雇个车。有一回,他去远一点的铺子查账,路上实在走不动了,看到有个拉脚的驴子,就去问价。那驴夫说:“一趟二十文钱。” 赵富一听,差点跳起来:“啥?二十文?你这不是抢钱嘛!我走几步就到了,才不花这冤枉钱!” 结果呢,他顶着大太阳走了好几里路,到了铺子的时候,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对自家的伙计,他也是抠得厉害。别的店铺伙计每月工钱都有几两银子,他这儿呢,给的钱少得可怜,还经常挑刺儿扣钱。伙计们每天从早忙到晚,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他却觉得自己给的已经够多了。所以,在扬州城,赵富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大家背地里都叫他 “铁公鸡”,说他一毛不拔。

这一天,赵富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绸缎铺里查账。他戴着老花镜,拿着算盘,一笔一笔地算着,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了一分钱。正算着,铺子的门 “吱呀” 一声开了,进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这少年瘦得皮包骨头,头发乱蓬蓬的,脸上还有些灰,但一双眼睛却明亮有神,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少年走到赵富面前,微微鞠了一躬,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老板,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能不能给我一点吃的?” 赵富抬起头,皱着眉头打量了他一番,心里先是厌烦,心说这又是个来讨饭的,真晦气。可再一看少年的眼睛,不知怎么的,又有了一丝好奇。犹豫了好一会儿,他才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冷馒头,扔给少年,说:“吃吧,吃完赶紧走。”

少年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馒头就进了肚子。他擦了擦嘴,又对赵富说:“老板,我是从外地来扬州投亲的,可到了才知道亲戚已经搬走了,我现在身无分文,您能不能行行好,给我指条活路?” 赵富听了,心里琢磨开了:这少年看着还挺机灵,要是能留下来给自己干活,不就能省一笔工钱了吗?想到这儿,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说:“行吧,看你怪可怜的,就留在我这儿帮忙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这儿可没什么工钱,只管你吃住。” 少年一听,连忙点头:“谢谢老板,只要有个地方能落脚,我就知足了。”

这少年名叫阿明,从那以后,就留在了赵富家里。每天天还没亮,阿明就起床了,先是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又去铺子帮忙整理货物。赵富给他的活儿又多又杂,可工钱却一分没有,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住的地方更是又小又破。但阿明没有抱怨,他心里明白,自己能有个安身之所已经很不错了。

阿明虽然出身贫寒,但脑子特别好使,对做生意也很有天赋。他在干活的时候,总是偷偷观察赵富的经营方式,还时常琢磨着怎么能把生意做得更好。有一次,赵富因为进了一批质量不太好的绸缎,卖不出去,赔了不少钱。阿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犹豫了好几天,终于鼓起勇气对赵富说:“赵老板,我觉得咱们以后进货可得多注意质量,不能光图便宜。要是进了次品,不但卖不出去,还坏了咱们铺子的名声。” 赵富听了,心里虽然觉得阿明说得有道理,但嘴上却不饶人:“你个小毛孩,懂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用你教?” 可阿明走后,他却暗自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明在扬州城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些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做生意的事儿。阿明和朋友们一起策划了几次小型商业活动,比如在集市上摆摊卖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没想到大受欢迎,赚了不少钱。阿明尝到了甜头,就想着拉着赵富一起参与更大的商业项目,他觉得这样既能赚钱,又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有一天,阿明兴高采烈地跑去找赵富,说:“赵老板,我打听到城里过几天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商业展会,好多外地的富商都会来。咱们要是能去参展,肯定能打开新的市场,赚大钱!” 赵富一听,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双手抱在胸前,说:“参展?那不得花不少钱啊!租展位要钱,布置展位也要钱,还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呢。万一赔了,那可就亏大了!不行,我可不去。” 阿明急了,连忙说:“赵老板,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咱们只要好好准备,肯定能行的。您想想,要是能和外地的富商合作,以后的生意还不得更上一层楼?” 可不管阿明怎么说,赵富就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同意参展。

阿明心里又气又急,他觉得赵富太保守、太吝啬了,这么好的机会都白白浪费。一气之下,他决定自己带着朋友们去参展。他把自己这几个月攒下来的一点钱都拿了出来,又和朋友们凑了凑,租了一个展位。他们精心布置展位,把货物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想了一些吸引人的宣传办法。

展会那天,扬州城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阿明他们的展位因为新颖独特,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他们带来的货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质量好、价格实惠,而且阿明和朋友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不一会儿,展位前就围满了人,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阿明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赵富听说展会很热闹,心里也有些好奇,就去凑了个热闹。他在展会上转了一圈,看到阿明他们的展位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再看看自己的铺子,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心里别提多嫉妒了。他觉得阿明这是背叛了自己,自己对他不薄,他却背着自己搞这些名堂。展会结束后,阿明赚得盆满钵满,他决定离开赵富,自己创业。

赵富得知阿明要走,心里又气又急,他找到阿明,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我好心收留你,你却翅膀硬了想飞?你走了,看你能有什么好下场!” 阿明看着赵富,平静地说:“赵老板,我很感谢您当初收留我。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我不想一辈子都在您这儿打工。我希望您以后能改改自己的性子,不要太吝啬了,不然生意会越来越难做的。” 说完,阿明头也不回地走了。

阿明走后,赵富的生意果然越来越差。因为他太吝啬,不愿意给伙计们涨工钱,伙计们一个个都辞职了。他又舍不得花钱进好货,铺子的名声也越来越差,顾客们都不愿意再来。再加上竞争对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他的生意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有一天,赵富坐在空荡荡的店铺里,看着账本上的赤字,心里充满了悔恨和迷茫。他回想起阿明在的时候,虽然经常和他顶嘴,但也给他提了不少好建议。要是当初自己能听阿明的,说不定生意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他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唉声叹气。

这时,一个老顾客走进来,看到赵富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说:“赵老板,您这是咋了?生意不好做啦?我看啊,您就是太抠搜了,舍不得花钱。现在这做生意啊,讲究的是互利共赢,您对伙计好,伙计才会用心给您干活;您进好货,顾客才会愿意买。您再这么下去,这生意可就真的没法做了。” 赵富听了,心里一阵刺痛,他知道老顾客说得没错,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赵富的生意濒临破产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阿明。他心想,阿明那么聪明,说不定能帮自己一把。于是,他放下身段,四处打听阿明的下落。终于,他找到了阿明的新铺子。

赵富站在铺子门口,心里忐忑不安。他低着头,脚步沉重地走进铺子,看到阿明正在忙碌,就鼓起勇气说:“阿明,我错了,我不该那么吝啬,你能帮帮我吗?” 阿明看着赵富,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在赵富家里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念及旧情,点了点头说:“赵老板,既然您来了,我就帮您一把。但您得答应我,以后一定要改改您的性子。”

从那以后,阿明就开始帮助赵富重新规划生意。他建议赵富提高伙计们的待遇,让他们有归属感和积极性;又帮他挑选优质的货物,保证质量;还教他如何做广告宣传,吸引顾客。赵富这次也学乖了,对阿明的建议言听计从。

在阿明的帮助下,赵富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铺子的伙计们因为待遇提高了,工作起来也更卖力了;顾客们看到货物质量好,价格合理,又有热情的服务,都愿意再来光顾。没过多久,赵富的生意就恢复了生机,而且比以前更加兴隆。

赵富也彻底改掉了吝啬的毛病,他开始乐善好施,经常给穷苦的百姓施舍钱财和粮食。他还出资修缮了扬州城的一些破旧街道和桥梁,受到了城中百姓的称赞。大家都说,赵富这是改邪归正了,变成了一个大善人。

从那以后,扬州城里就流传着赵富的故事,人们都用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不能太吝啬,要懂得与人分享,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0 阅读:2
冰香观察文化

冰香观察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