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4月27日至29日,2025“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训活动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实验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主办,汇聚全国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人工智能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共探教育创新发展新方向,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及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多元形式研讨,共话AI教育创新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本次活动核心议题。活动通过专家报告、案例分享、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熊璋,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为题,凭借深厚学术造诣与丰富研究经验,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打破教育资源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为不同地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教育机会,在教学模式创新与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潜力巨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乔雪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教学创新”报告中,详细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及多元应用场景,展示其在写作教学辅助、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实际案例,让参会者直观感受该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创新变革。
技术报告环节同样干货满满,众多专家带来极具价值的分享。其中,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万飞以“AI+课堂变革——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学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经验。学校借助智能互动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设备工具,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此外,活动还设有四个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数字强师”“Prompt的优化策略与技巧”“创造教育学校共同体年会”“AI+创客实践工作坊”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松山湖借势AI,探索教育新模式
东莞松山湖作为活动举办地,正借AI东风积极探索大湾区教育新模式。东莞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唐维伦在现场致辞中表示,松山湖作为大湾区创新前沿,自带“科技与教育融合”基因,历经24年发展,从省级产业园崛起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科学城等,不仅汇聚散裂中子源等顶尖科研力量,还在教育数字化领域持续深耕。从智慧教室建设到智慧校园,再到如今AI与教育深度融合,松山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沃土上,每一所学校都成为AI教育的试验田”,他如是说。
以松山湖实验中学为例,该校自2017年起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构建初中进阶式AI课程体系,培养学生AI素养与创新思维。生成式AI兴起后,学校积极探索其赋能课堂教学与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唐维伦表示,目前,园区学校积极将AI技术融入教学与评价,借助智能平台捕捉学生学习轨迹,实现个性化辅导;通过AI工具生成多元评价维度,记录学生成长,提升课堂效率,回归“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松山湖构建“专业引领+跨域协同”人才矩阵,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助力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校园生活各场景。
采写:南都记者黄芳芳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