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紧急的呼救声打破了家庭的宁静。
福州市的一个13岁男孩小林,不得不在母亲突然羊水破裂,动弹不得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地为妈妈接生。
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紧急呼救:妈妈突然羊水破裂,动弹不得2024年12月19日夜里,小林和妈妈独自在家。
妈妈怀孕已经37周了,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所有人都以为一切正常。
突然,妈妈的羊水破裂,腹痛难忍,瘫在床上无法行动。
小林看到妈妈脸色惨白,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此时他急忙拨打了120的急救电话。
电话另一端的接线员陈朝顺,听到小林急促的声音中带着哭腔,立即意识到情况紧急。
调度中心立刻派出救护车赶往小林家,同时陈朝顺开始远程指导小林如何帮助妈妈。
远程指导:120接线员教孩子进行接生陈朝顺一边调度救护车,一边通过电话指导小林:“让妈妈平躺,垫高臀部!”“准备好干净的毛巾!”这些简单而迅速的指令,在这个特殊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小林年纪小,但他非常迅速地按照指示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林越来越紧张,他看到妈妈痛苦的表情,心中充满了焦虑。
不久,妈妈的情况愈发危急。
陈朝顺再次给予清晰的指令:“轻轻托住宝宝的头,等肩膀出来再慢慢拉!”
成功接生:13岁男孩用口罩绳完成脐带结扎这种情况下,没有经验的小林能做得了这个吗?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令人震撼的是,22时08分,只听到一声啼哭,宝宝顺利娩出。
小林一时间激动地欢呼起来,但是宝宝还连着一条长长的脐带。
陈朝顺继续指导:“用干净绳子结扎脐带!”
这时,小林家里找不到干净的绳子,情况又一次紧急起来。
陈朝顺灵机一动:“用口罩的带子!剪下来煮沸消毒!”于是,小林迅速冲到厨房,用开水烫煮了口罩带,然后颤抖着完成了脐带结扎。
在陈朝顺的指挥和小林的努力下,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专业得让人惊叹。
母婴平安:救护车到达,医生惊叹孩子表现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陈朝顺始终未挂断电话,他指导小林:“用毯子包住宝宝,放在妈妈胸口!”“别让妈妈睡着,和她说话!”这些细节是那么温暖和贴心。
救护车呼啸而至,医生进入房间后看到新生儿肚脐上的口罩绳,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场面。
这么小的男孩竟然能这么专业地完成接生。
母婴最终被送往医院,经过检查,他们都平安无事,男婴健康成长。
事件启示:小林的勇敢让我们反思儿童急救教育小林爸爸连夜赶回,看到这一切,哽咽道:“平时总觉得儿子是个孩子,没想到他救了全家。”这一天,小林不仅完成了接生,还展示了超乎年龄的镇定和勇敢。
这件事情迅速传遍网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福州急救中心电话被打爆——几乎全是家长咨询如何参加儿童急救班。
令人深思的是,这一天的事件和半年前同城某商场婴儿呛奶事件形成鲜明对比:那时围观者全程直播,却无人施救。
这次救命行动也唤醒了人们对于急救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仅4%的中小学生接受过系统急救培训。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小林或许更适合学医,因为他的紧急表现几乎可以称为天生的“妇科圣体”。
也有网友担忧这次经历会不会会给小林造成心理创伤。
心理学专家指出,事后需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但挽救生命的成就感往往能抵消恐惧。
这也让我们反思,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教他们急救技能比考100分更重要。
从此之后,小林的接生经历必将成为他成长路上的一篇闪亮的篇章。
每当弟弟青春叛逆,和小林闹矛盾的时候,小林可以骄傲地说:“我13岁那年,已经接生你了!看看你现在这个岁数在干什么!”
结尾,每一位家长都可以从小林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孩子的潜力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这次事件凸显了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
面对生命的紧急时刻,知识和勇气可以创造奇迹。
希望这个寒冷冬夜里发生的故事,能激发更多家长和教育者关注急救培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未来的“小英雄”。
在这个朴实感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危机面前的勇敢和智慧,也看到了成人世界里需为他们提供更多保护和教育。
那么你呢?
是否愿意为孩子的急救教育贡献一份力,让孩子们不仅仅是温室里的花朵,也成为守护家庭的英雄。
这个寒冷的冬夜,小林的故事不单单是我们的感动,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