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合用治痔疮,标本兼治 一佛山本地患者,有十多年的痔疮病史了,前面几年没有什么痛感,也不会凸出来。近几年逐渐出现排便时痔核凸出,一般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会缩回去,故没怎么去处理,但近一个月逐渐出现痔疮滴血,后来血量越来越多,要用巾纸压着半个小时才能止住,于是来找到我调治出血的问题。 患者说是我的粉丝,之前我说过用这个补中益气芄,治痔疮下垂的效果,就自己买了补中益气芄来调理,吃了一段时间,痔核能缩回去,但是感觉会口干上火。 对于痔疮出血的患者,我一般先看寒热。如果是寒性出血,我会用干姜剂方来调治,甘草干姜汤是最基础的方,炮姜并用,严重的还要配上《金匮要略》的柏叶汤;如果是热性出血,那么要用黄连剂,经方泻心汤、黄连阿胶汤都能胜任。 那怎么快速区分痔疮出血是寒是热?因为痔疮病是肠道病,所以直接问大便情况是最快速的。 根据问诊得知患者大便涩滞难解,三天才能排一次,气味恶臭难闻,伴有明显肛门灼热、坠胀感,便质地湿腻不成型,排不尽。基本可以确定是热证,热性出血,大便虽然是不成型,但涩滞难解,可以用泻心汤法来治,随着大便的顺畅,痔疮病也会得到改善。 于是就开了泻心汤合乙字汤(柴胡、升麻、黄芩、黄连、大黄、甘草、当归,生甘草)三付。 这乙字汤我之前讲过了,他是治痔疮的专方,方中大黄泻热通便止血,甘草解毒修复肠道粘膜,当归改善局部气血循环消除痔核,升麻升提解毒,柴胡推陈致新,药味少而精。 患者喝了一剂,晚上就不痛了,出血明显减少,喝到三剂就便血止住了。这个患者多年的痔疮脱出,这说明低子还是虚,所以寒凉的药不能用太过,要中病既止,不然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了。 一般像这样的患者,后续怎么去巩固呢?还是用回补中益气汤去提升中气,配合乙字汤,标本兼治,患者坚持服用两个月,痔疮痊愈。半年后随访再没垂脱、出血之证。 董德懋老中医的经验:“中益气汤为金元李东垣创制名方,用以甘温除大热,升提中气。历代医家颇为推崇,方论和验案甚多,在此只谈谈自己在临床应用上的一点体会。内痔出血亦为本方加味有验病证。 一患者内痔出血八年,贫血,面色白,四肢无力,腹部有下坠感,大便后带血,色鲜红,淋漓不已。余以补中益气汤原方加槐花,地榆,侧柏炭。五剂而已。方中槐花、地榆、侧柏炭清热凉血,以治其标;补中益气汤原方升提中气,以治其本。标本兼顾,宿恙可速痊之故也”。 德懋巧用补中益气汤配合清热止血药物治,我借用这个思路,替用乙字汤合补中益气汤,效果亦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