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和谈存在可能性吗?先说答案,希望不大,主要是东大不想谈了,想脱钩。至于为什么,其实美国已经没钱了,政府囊中羞涩,大部分普通人也手头紧,有钱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些人对东大的产品需求也不多。 中美和谈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主要原因是美国现在已经 “骑虎难下”,既没钱也没心思坐下来好好谈。 先说经济账,美国政府 2024 财年的财政赤字突破 1.8 万亿美元,国债规模超过 37 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首次超过 1 万亿美元。 这就好比一个人刷爆了信用卡,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还利息,哪还有钱搞别的?美国政府现在连维持日常开支都捉襟见肘,哪有余力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更麻烦的是,美国普通老百姓手头也紧得很。超过四分之一的家庭必要支出占收入的 95% 以上,中产阶级生活压力剧增,连买日用品都要精打细算。 而中国对美出口的主力是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这些中低端商品,这些恰恰是普通美国人最依赖的。 现在他们钱包缩水,自然对中国货的需求就降下来了。至于美国有钱人,他们更倾向于买奢侈品和高端服务,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主要出口方向,所以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本来就不多。 再看政治环境,美国国内已经形成了 “反华共识”。国会每年提出几百项涉华法案,两党在遏制中国发展上出奇地一致。 比如 2023 年国会提出 616 项涉华法案,从限制中国投资到加强军事对抗,无所不包。这种情况下,任何政客如果主张对华妥协,都会被对手攻击为 “软弱”。就像特朗普政府一边偷偷联系中国,一边又高调宣称 “美国优先”,本质上还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中国这边其实早看透了美国的套路。前几年中国确实想通过妥协缓和矛盾,比如增加农产品进口、开放市场,但每次退让都被美国当成 “软弱” 的信号,反而变本加厉地施压。 最典型的就是 2018 年贸易战,中国提出增加采购美国大豆,结果美国不仅没领情,还把关税从 10% 加到 25%。这种 “得寸进尺” 的做法让中国彻底死了心,现在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必须拿出诚意。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既没有谈判的本钱,也没有谈判的诚意。 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科技封锁、军事围堵(比如 AUKUS 协议)来遏制中国,但中国的反制手段越来越多,比如稀土管制、半导体自给率提升到 45%,反而让美国的军事和科技优势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一团糟,普通民众怨声载道,政客们只能靠 “反华” 来转移矛盾。这种情况下,中美和谈的希望自然渺茫。 不过,中国也不是完全被动。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RCEP 等多边机制拓展市场,减少对美依赖,同时加强技术自主,比如华为麒麟芯片突破封锁、长江存储实现量产。 这些举措让中国在对抗中更有底气。而美国呢,虽然嘴上强硬,但实际行动却暴露了心虚 —— 一边加征关税,一边又偷偷允许中国低成本商品入境。这种矛盾的做法,恰恰说明美国已经陷入了 “想脱钩又脱不了” 的困境。 总的来说,中美和谈的大门虽然没完全关上,但美国现在既没钱也没诚意,国内政治环境又不允许妥协,而中国已经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准备。 未来的中美关系,大概率会在摩擦中继续 “斗而不破”,但真正意义上的和谈,短期内怕是很难看到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