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
在2025年4月29号深夜到30号凌晨,印巴空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次空中对峙事件,涉及巴军歼 - 10CE与印军阵风战斗机:
● 事件经过:印度空军4架“阵风”战斗机从昌迪加尔空军基地升空,沿印控克什米尔空域向巴方实控线抵近,有的消息称是进行巡逻,有的消息称是企图挑衅。巴基斯坦空军雷达捕捉到印军战机动向,迅速派出战机升空应对,巴方很可能出动了从中国进口的歼 - 10CE战机。双方在空中展开对峙,持续25分钟后,印度“阵风”战机主动退却,直接逃离了相关空域。此次对峙并未导致战机损毁或坠毁。
● 背后情况:在印军战机升空当天,印度总理莫迪召开闭门会议,给军方高层“打气”,还一口气给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打了电话,虽未透露通话内容,但明显是在摸底国际社会对当前局势的反应。有印媒报道,莫迪授权军方对巴基斯坦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印军也做好了“任何反击”的准备。
● 技术层面分析
○ 雷达方面:歼 - 10CE配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可达220公里以上,其国产雷达系统拥有1200个以上T/R组件;而“阵风”战机配备的RBE - 2AA有源相控阵雷达仅集成836个T/R组件,探测距离为200公里。歼 - 10CE凭借更远的探测距离率先发现“阵风”战机,并迅速占据有利阵位,牢牢锁定目标,使印军“阵风”战机在进入有效攻击范围之前就处于劣势。不过,“阵风”战机的频谱感知装置能在370公里外捕获雷达信号,配合地形规避战术,其早期预警功能使印军飞行员在被火控雷达锁定前就感知到威胁,及时脱离交战空域。
○ 导弹方面:歼 - 10CE装备了射程达150公里的PL - 15E空空导弹,“阵风”战机装备的“流星”导弹射程也在150公里左右。但歼 - 10CE的雷达探测精度更高,能够更早地发现目标并锁定,从而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
这次对峙使印巴空军对峙初步呈现出巴方的潜在优势,也给印度阵风战机乃至整个印度空军带来了一定冲击,同时也暴露了印巴之间紧张的局势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