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九中学:教泽化雨启新程研精覃思育芳华

县域申城 2025-04-08 14:54:07

杏坛毓秀承文脉,弦歌不辍启新章。为了进一步加强浉河区第一教研协作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协作区内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实践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4月2日,信阳市浉河区第一教研协作区联席会在信阳市第九中学隆重举行。 来自协作区成员校校长、教学负责人、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探教育革新之路。

顶层设计,擘画宏图

副校长李琰主持会议并对未来教研协作区发展方向做出重要指示,浉河区教研员王艳萍老师立足教学实践,精要阐述教研重点。

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暨“乘诗文之舟,赏经典之美”八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教学研讨会随即开展。

微雕见技,文心育人

课堂伊始,教师以四幅微雕作品的图片进行导入,精美的微雕作品,或栩栩如生,或巧夺天工,瞬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成功激发了他们对微雕艺术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文《核舟记》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首先围绕 “感受核舟之奇”,逐句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对核舟大小、结构、人物造型的细致描述,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核舟的精巧。随后,在 “把握文章之奇” 环节,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扮演舟上的人物,揣摩人物的神态与心境。与此同时,老师同步在黑板上板书绘画,用线条勾勒出核舟的大致轮廓,再用文字标注细节,让核舟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彻底打破了传统文言文课堂的沉闷,学生们沉浸其中,主动探索知识。

多维透视,共研共进

杨广衡老师指出,教师巧妙地将文本解读、艺术鉴赏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从文本细读到艺术鉴赏,再到文化体验,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展现了由言及文、由文及人的文言文教学路径。

七年级教研组长胡汉阳老师指出,角色扮演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性,使文言文学习从“被动翻译”转向“主动建构”,但应注重课堂重点的突出,以及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控。

专家领航,指点迷津

教研员王艳萍老师针对《核舟记》一课,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改进建议等方面总结,突出专业性与指导性。她指出,授课教师通过“语言品析—思维训练—文化探究”的梯度任务,体现了“文言共生”的深度教学意识。同时,文言文教学需重视朗读,在读中悟,通过朗读品味文言文的简练之美,深化语言感知。对于课后写作环节课后写作环节指导,确保深度学习落地。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多维度碰撞,实现了从“教文言”到“用文言育人”的理念升级,让传统文化经典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

聚势赋能,履践致远

李琰副校长在会上做最后总结,她指出,当下我们要要紧扣新课标要求,实现人工智能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重构“教”与“学”的生态格局。我们既要把握技术赋能的重大机遇,更要坚守语言文化传承的教育本质,着力构建“技术为翼,人文为魂”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共同体以教研方舟承载智慧薪火,在守正创新中赓续文化基因,于技术赋能下重构育人生态,终将见证核心素养之花的时代绽放。(贾海燕 郑一帆)

编辑:凯升融媒

0 阅读:4
县域申城

县域申城

县域申城看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