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77 年秋,知青点里只剩王建全和杜玉娟了。那天,王建全对杜玉娟说:“姐,我要

1977 年秋,知青点里只剩王建全和杜玉娟了。那天,王建全对杜玉娟说:“姐,我要去体检,你陪我呗。” 杜玉娟欣然答应。可到了医院,意外出现,体检表上竟写着杜玉娟的名字! 杜玉娟,1951年生,天津人,家里是普通工人出身。1969年,她18岁,正值青春年华,却响应号召下乡插队,来到河北大城县旺村公社。农村生活苦,她刚去时干农活手磨出血泡,晒得黑不溜秋,晚上还常想家睡不着觉。可她硬是扛了下来,几年工夫,跟当地村民混熟了,成了队里的一把好手。到了1976年,她被调到次花二队,但回城的机会一直没轮到她,眼看着同伴一个个走了,她心里不是滋味。 王建全,1954年生,比杜玉娟小几岁,1972年才下乡到次花二队。他是队里年纪最小的知青,干活特别卖力,挑水劈柴样样抢着干,对杜玉娟更是照顾有加。两人同是知青,处得跟亲姐弟似的。1977年春节,知青点就剩他们仨守着,凑了点年饭,跟村民一块儿吃,日子过得苦中带点暖。 到了1977年秋,大队批下来一个回天津热电厂的招工名额,给了王建全。这机会在当时金贵得很,能回城工作谁不眼红?杜玉娟嘴上替他高兴,心里却有点失落,毕竟她在这儿熬了八年还没盼到头。那天体检,王建全喊她陪着去,她想着帮帮这弟弟,就跟着到了县城卫生院。结果拿到体检表一看,名字居然是“杜玉娟”。她当时就懵了,心想这咋回事?再一问,才知道王建全偷偷找队长磨了半天,把名额让给了她,还把她的照片贴了上去。她感动得眼泪直打转,可王建全就笑笑,说她在这儿待够了,该回去了。 这事说起来简单,可背后是啥滋味?王建全才23岁,年轻力壮,前途一片光明,却把这到手的机会拱手让人。杜玉娟八年知青苦日子,没白没黑地干活,好不容易熬到这天,心里肯定五味杂陈。这体检表上的名字,不光是个意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1977年底,杜玉娟拿着这个名额回了天津,进了热电厂上班。城市生活对她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她租了个小屋,每天骑车上下班,慢慢适应了新节奏。周末回家看看爹妈,帮着干点家务,日子总算有了盼头。她一直留着王建全送她的一只青花茶缸,擦得干干净净,跟宝贝似的。 1978年夏天,她在街头碰见王建全。他那会儿已经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学工程专业,前途妥妥的。两人聊起来,都挺感慨那段知青日子。后来他们联系多了起来,感情也越来越深。1980年春天,王建全跟她表白,两人结了婚。婚后,杜玉娟当了中学老师,王建全做技术员,日子过得平淡踏实。那只青花茶缸一直摆在家里,成了他们共同回忆的一部分。 这段经历听着挺圆满,可想想也挺唏嘘。知青岁月苦,机会少,能互相帮衬着走到这一步,真不容易。杜玉娟回城靠的是王建全让出来的名额,王建全靠自己考学翻了身,两人的路都不好走,却都走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