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的奖学金公示引发关注! 在今年的留学生资助名单中,巴籍学生阿米尔的全额奖学金明细格外醒目:涵盖每年7.2万元学费、1.8万元住宿费,每月3500元生活补助,年度总额达13.2万元,资助依据为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对比本国学生奖助政策,校级最高荣誉“校长特别奖学金”金额为2万元,全校仅15个名额,申请条件需绩点3.8以上并具备科研成果;而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达38%,申请门槛为“学术合格+HSK四级证书”。校方年度预算显示,留学生培养专项经费已占教育支出15%。 有学生在校园论坛晒出申请记录:自己绩点3.9、获省级竞赛奖,却因“名额限制”落选;而部分留学生凭借基础材料即获资助。家长在教育厅留言板提问:“同类高校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资助比例是否有指导性标准?资源分配细则能否更透明?” 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回应称,扩大留学生规模是“双一流”建设指标之一,2023年相关资助政策侧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但不少师生关注到:本土学生的实训设备更新、考研自习室扩容等需求,近年因“经费统筹”推进缓慢。 奖学金差异的背后,折射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资源分配课题。“丝绸之路”奖学金作为国家战略项目,对促进人文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但本土学生培养与国际交流的平衡仍需审慎考量。教育公平的核心,在于让所有学生在透明规则下公平竞争,而非因身份差异预设资源倾斜。合理公开资助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才能让“国际化办学”与“本土人才培养”真正实现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