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度成为全球焦点,不过这次并非是印巴战场上的炮火,而是一份被曝光的绝密文件。就在我们欢度五一假期时,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公开了印度研究分析局(RAW)拟定的《帕哈尔加姆假旗行动计划》 ,一场精心策划利用AI技术实施的阴谋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了印度自断水之后又双叒一个不择手段的骚操作。
这份计划堪称是“脑洞大开”。其核心是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的敏感时刻,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制造一起伤亡惨重的恐怖袭击。之后,RAW计划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证人证词,伪造巴军武器的3D建模视频,并通过印度主流媒体在36小时内迅速构建起一套所谓的“证据链”,将恐怖袭击的罪名扣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头上。
如此一来,印度便能在国际舆论场上抢占道德制高点,为后续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或者外交施压寻找借口。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该计划因印度媒体的提前泄密而宣告破产,本应是一场“完美”的嫁祸戏码,沦为了国际笑柄 。
印度情报部门玩这种“自导自演”的把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16年乌里基地事件到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印度都被质疑通过类似手段挑起事端,只不过这一次RAW将AI技术运用到阴谋之中,使得整个计划更加复杂和隐蔽,也让人们看到了AI被恶意利用后的巨大危害。RAW组建的AI技术小组,其能力令人咋舌。他们能批量生成以假乱真的“目击者声纹”,利用算法篡改监控视频的地理坐标,甚至可以模拟出巴基斯坦军服面料的褶皱光影。
这些“数字武器”一旦被用于实际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将会对国际舆论和外交决策产生难以估量的误导。联合国反恐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发现的AI伪造恐袭证据激增400% ,印度的这份文件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时代,真相变得模糊不清,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源,就可以通过操纵信息来制造出有利于自己的“事实”。
除了技术层面的滥用,这份文件还暴露了印度更深层次的战略野心。RAW设计的“双线绞杀”策略,试图在克什米尔地区挑起事端的同时,暗中支持俾路支分裂武装,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巴基斯坦形成压力,企图拖垮巴基斯坦。
这一战术与印度在上游修建水坝,试图控制印度河水源的战略动作相呼应,不仅在军事上制造危机,还在资源层面上对巴基斯坦进行战略遏制。而文件中特别注明要避免对中国投资项目造成“致命破坏”,则反映出印度在挑衅时的投机心态,既想通过制造混乱来谋取自身利益,又害怕触碰中国的底线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国际社会对于这起事件的反应也十分微妙。美国国务卿一边声称“支持印度反恐”,一边却对印度伪造证据的指控置若罔闻,这种双重标准的态度被《华盛顿邮报》批评为“西方的选择性失明正在豢养谎言猛兽”。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前军官曾发表“趁机收复东北七邦”的极端言论,尽管孟加拉国官方否认,但这也反映出周边国家对印度霸权野心的担忧。中国则在中巴经济走廊关键节点表达了重点关切,表明了在面对威胁时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和朋友利益的态度。
对于印度自身而言,这次阴谋的败露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莫迪政府本想借此转移国内失业率高企、宗教冲突频发等矛盾,却没想到引发了更大的危机。国防情报局长拉纳中将等三名高官在48小时内接连被“流放”,安达曼群岛这个“情报官员养老院”迎来新主人,这些人事变动侧面证实了此次阴谋背后的权力博弈以及其对印度国内政治的冲击。
AI技术不再是推动进步的纯粹力量,而是沦为政治操弄的工具,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组经过AI伪造的“恐袭证据”,几段看似真实的视频,就有可能引发国家间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真相成为了最容易被牺牲的对象,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种“后真相战争”的受害者。
讲真,印度这种钟情于“自导自演”的伎俩,属实上不得台面。莫迪一直追求的大国地位,是不可能建立在这种“跳梁小丑”般的骚操作上。国际社会或许出于各自的利益和战略考量,没有发声谴责批评印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此肆意妄为伪造证据,但是心中对印度政府、民族、这个国家的鄙夷只会更强三分。莫迪所期待的真正受人尊敬的强国梦,或许内功还欠缺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