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35年前一战士壮烈牺牲,新婚20天的妻子生下遗腹子,并拒绝改嫁。35年后,妻子凑

35年前一战士壮烈牺牲,新婚20天的妻子生下遗腹子,并拒绝改嫁。35年后,妻子凑够路费带儿子来为丈夫扫墓,她扑在墓碑上大声痛哭:“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起来看看我们呀……” 云南屏边烈士陵园,2014年春日的阳光静静洒落在林立的墓碑上。57岁的周用菊颤抖着双腿,手里捧着一束白菊花,缓缓走向那座她寻找了三十五年的墓碑。 "庆才,我来看你了..." 当她终于站在那块刻着"石庆才烈士之墓"的石碑前,周用菊再也无法支撑,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她颤抖的手抚摸着冰冷的墓碑,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庆才啊,你怎么就舍得丢下我自己走了?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起来看看我们呀..." 她的声音撕心裂肺,回荡在肃穆的烈士陵园上空。周围3500名军人站得笔直,目光坚定而悲壮。这些身着军装的男人们,曾是石庆才的战友,如今为了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聚集于此。当他们看到这位从未正式成为军嫂却用一生践行军嫂责任的女人时,无一不为之动容。 3500人,整齐划一地举起右手,向这位准军嫂敬礼。那一刻,天地静寂,唯有周用菊的哭声和风中翻飞的旗帜声。 三十五年前,石庆才和周用菊本该步入婚姻的殿堂。那时的石庆才是149师的精英班长,已经拿到了退伍批准,正准备回乡与心爱的姑娘完婚。然而1979年初,南疆形势突变,越南军队在边境挑衅。在国家需要的危急时刻,石庆才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幸福,毅然选择随军出征。 "用菊,再等我一年,我打完仗就回来娶你。"这是石庆才临行前对未婚妻说的最后一句话。 周用菊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场景。她送给未婚夫三封信,里面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和鼓励的话语。谁能想到,这三封信最终与石庆才一起长眠于此。 1979年3月1日,在云南边境的一场激烈战斗中,149师与越军展开了持续10个小时的殊死搏斗。战况异常惨烈,石庆才所在的2营牺牲了76名战士,其中就包括这位本该退伍成家的年轻班长。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口叫他一声'老公'。"周用菊伏在墓碑上,手指轻轻描摹着石庆才的名字,"但我心里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他的妻子。" 她带来了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石庆才穿着军装的唯一影像。照片上的年轻军人朝气蓬勃,目光坚定,仿佛正注视着三十五年后前来祭奠的爱人和战友们。 "庆才牺牲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重庆大足县时,22岁的周用菊如遭雷击。她呆坐在石家的老屋里,望着门外那条通向村口的小路,仿佛还能看见庆才哥背着行囊远去的背影。那天他说,一年后就回来娶她。 "闺女,庆才已经走了,你还年轻,不要耽误自己的青春,另找个好人家吧。"石庆才的父亲忍着病痛对周用菊说。一旁失明的婆婆也不住点头,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流下。 周用菊沉默了许久,看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病重的公公,双目失明的婆婆,还有体弱多病的小叔子。她咬了咬牙,擦干眼泪说道:"我既然答应了庆才哥,就是石家的人。这个家,我会照顾好。" 那一年是1979年,周用菊的生活就此改变。她从未正式与石庆才结婚,连个结婚证都没有,自然也无法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但她仍然选择了最艰难的路——留在石家,照顾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每天天不亮,周用菊就起床做饭,喂养家禽,然后下地干活。回家后还要照顾生病的公公,给婆婆洗脸梳头,照顾体弱的小叔子。村里人都说她傻,为什么要为一个已经不在的人付出这么多? "我答应过他,要照顾好他的家人。"周用菊总是这样回答。 为了让石家不至于绝后,在公婆的劝说下,周用菊嫁给了石庆才的弟弟。这对她来说是另一种牺牲,但她心中始终装着那个穿军装的石庆才。她为小叔子生了两个孩子,给石家留下了血脉。 然而命运并不眷顾这个家庭。二十年间,石庆才的父母和弟弟相继离世。面对这一切,周用菊没有退缩。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重庆,到外地打工,一人撑起这个家。 "妈,为什么我们这么苦?"孩子曾这样问她。 周用菊总是拿出那张石庆才的照片,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大伯是英雄,为了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我们再苦也要记住,我们身上流着英雄的血。" 三十五年的岁月如流水,周用菊的青春、容颜、甚至希望都被消耗殆尽。然而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当149师的战友们历经多年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准军嫂时,他们被周用菊的故事深深震撼。 "周大姐,我们想带你去看看庆才。"战友们说。 周用菊抚摸着已经爬满皱纹的手,眼中泛起泪光:"我可以去吗?我没有钱买路费..."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找你。"战友们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凑好的路费,"三十五年了,该让庆才看看你了。" 2014年,周用菊终于站在了云南屏边烈士陵园。当她看到石庆才的名字刻在墓碑上时,三十五年的坚守、思念和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