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儿子朱檀15岁那年,带着汤和的女儿远赴山东就藩。小小年纪的朱檀迷恋求仙问药,在道士的怂恿下,抓了36位童男,以他们的肉做药引。朱元璋得知后,不惜对儿子施以髡刑,并果断赐死了汤妃。 这事得从朱檀的成长说起。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子,生母是郭宁妃,虽说不是嫡子,却因聪明伶俐从小受宠。朱元璋打天下时顾不上孩子,等明朝定都南京,朱檀已经十岁,被封为鲁王,娶了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汤氏。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这门亲事本是为了巩固皇权与功臣的关系,谁能想到,这对小夫妻到了封地山东,竟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朱檀刚到兖州就藩,见当地有不少道观,道士们整天宣扬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十四五岁的少年心性,本就对新鲜事儿好奇,加上身边几个道士天天围着他打转,说什么“殿下贵为天潢贵胄,若得仙丹,便可与天地同寿”。他本就觉得藩王生活无聊,听了这些话,渐渐着了魔。一开始只是让人采集露水、炼制丹药,后来道士竟说“紫河车”(婴儿胎盘)能延年益寿,再后来越传越邪乎,竟说童男的血肉能炼成“长生不老肉”。 要说汤氏,虽说是将门之女,可从小在富贵窝里长大,对丈夫的荒唐行为不仅没劝阻,反而跟着瞎折腾。两人让王府的侍卫扮成山贼,夜里去村里抓七八岁的男孩,谎称“带去学仙术”,实际上关在王府后院,逼着厨子用童男肉熬汤。兖州百姓一开始只当孩子失踪,后来有个厨子偷偷跑出来报信,才知道王府里闹得这么凶。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听太监一说,气得把茶盏摔在地上,胡子都抖个不停——他出身贫寒,最见不得百姓受苦,当年自己父母兄弟饿死时,他连块埋人的地都没有,如今儿子却拿百姓的孩子当药引子,这不是造孽吗? 朱元璋派驸马欧阳伦亲自去兖州查案,一查之下,36个童男只剩12个还活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身上全是刀伤。朱檀听说父皇派人来,这才害怕,躲在王府里不敢出来。欧阳伦把人押到南京,朱元璋当场就要砍头,马皇后赶紧劝:“孩子才十五岁,不懂事,都是道士和身边人的错。”可朱元璋咬着牙说:“他不懂事?那36个孩子懂什么!朕当年定的《大明律》,杀人者死,就是皇子也不能例外!” 不过到底是亲儿子,朱元璋没砍头,而是施了髡刑——剃光头发和胡须,这在古代是极大的羞辱,等于把他从皇族里“贬”成了庶人。汤氏就没这么好运了,朱元璋说她“助纣为虐,德行有亏”,直接赐了白绫。汤妃临死前哭着求见父亲汤和,可汤和跪在宫门外,头都不敢抬,只让人传话说:“国法军纪在前,老臣不敢求情。” 朱檀受刑后,被送回兖州,不准再参与政事。他顶着个光头,走在王府里,下人们都躲着他,从前围着他转的道士早没了踪影。不到两年,他就得了场怪病,整天喊着“童男来找我了”,不到二十岁就死了。朱元璋听说后,叹了口气,让人在他的墓志铭上只写“鲁王薨”,连个谥号都没给——在他心里,这个儿子已经跟死了没两样。 这事在明朝藩王里震动不小。后来朱元璋给儿子们立规矩,严禁结交方士,严禁扰民,还专门派人盯着各地藩王的举动。有人说他太狠心,虎毒还不食子,可朱元璋知道,元朝就是因为宗室骄纵才亡了国,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不能毁在子孙手里。汤和后来见了朱元璋,两人喝了回酒,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哥哥,朕杀了你的女儿,你怨吗?”汤和把酒一饮而尽:“陛下杀的是鲁王妃,不是臣的女儿。” 如今再看这段事,朱元璋的狠辣里藏着治国的无奈。他从乞丐当上皇帝,最明白百姓的苦,所以对侵害百姓的行为零容忍,哪怕是亲儿子也不姑息。可反过来想,朱檀小小年纪就走上歪路,跟父母早年疏于管教、身边人刻意逢迎也脱不了干系。皇权之下,亲情有时脆弱得很,可朱元璋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给明朝的藩王们敲了记警钟——在国法面前,没有谁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