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61年,安庆太平军弹尽粮绝,士兵食用草根充饥,面黄肌瘦。大将张朝爵的屋顶,却

1861年,安庆太平军弹尽粮绝,士兵食用草根充饥,面黄肌瘦。大将张朝爵的屋顶,却私藏5担粮食,独自享用,然后突围而出, 1861年9月5日的安庆城头,硝烟裹挟着焦糊的草根气息,叶芸来拄着断刀跪在炸裂的北门缺口前。 这个追随陈玉成转战江淮的悍将,此刻连吞咽唾沫的力气都已耗尽。 三天前,他的亲兵从城墙缝里抠出半截蜈蚣,六十余人分食后集体中毒身亡。 而在三条街外的张朝爵宅邸,房梁上五担稻米正随湘军的炮火簌簌落灰,米香与尸臭在安庆的最后一夜纠缠成诡异的挽歌。 张朝爵的发迹史,恰似太平天国权力图谱的倒影。 1851年金田烽火初燃时,这个广西伙夫因煲得一手好蛇羹,被杨秀清钦点为"天厨总管"。 当罗大纲在长江血战湘军水师时,张朝爵正用景德镇官窑瓷碗盛着冰糖燕窝,跪献洪秀全的龙案。 天京城破后流出的《御膳录》记载,东王每餐必食的"金鳞烩",实为张朝爵用士兵口粮中的咸鱼裹金箔所制。 1853年石达开主政安庆推行"易制"时,这座江畔要塞的粮仓堆满新麦,街头商铺挂着"翼王特许"的木质牌照。 张朝爵作为秦日纲副手接管粮政后,税吏开始在粮斗底部加装夹层,多征的米粮被他窖藏在自家宅院地库。 这些陈年旧粟,竟在八年后湘军围城时救了他的命。 1860年深秋,当陈玉成在挂车河与多隆阿骑兵厮杀时,安庆粮仓的异常损耗已引起叶芸来警觉。 守军账簿显示,城内储粮本可支撑两年,实际却不足八月告罄。 张朝爵以"鼠患猖獗"搪塞检查,暗中将五百石军粮转移至民宅。 有士兵在城墙根撞见他与粮商密会,次日便被派往最危险的菱湖防线。 饥饿催生的黑色幽默在巷陌流传,城西王铁匠熔了祖传铁锅熬煮皮甲,城南李寡妇的织机梭子成了最后充饥物,更有守军将《天朝田亩制度》手抄本撕碎泡水,纸浆里的树胶竟比观音土更易下咽。 而张朝爵的炊烟,总在子夜时分从屋顶暗阁飘出,米香勾得巡逻士兵撞墙痛哭。 9月4日深夜,湘军爆破城墙的震动惊醒了米仓里的硕鼠。 张朝爵将五担陈米分装六袋,两袋贿赂西城守军,三袋垫在船舱底,最后一袋撒向追击的湘军。 这个曾在账本上抹零贪墨的老手,此刻将人性算计发挥到极致。 当他的小船划过浮尸密布的江面时,叶芸来正用最后的气力咬破手指,在城墙刻下"宁饿死,不食贼米"。 安庆陷落七日后,南京城门为这个"突围英雄"洞开。 洪秀全抚摸着他献上的半袋霉米,竟潸然泪下,"天父赐粮,此乃祥瑞!" 力王千岁的金印,就这样盖在16000将士的尸骨之上。 张朝爵的故事并未终结,1864年天京陷落时,这个"米仓王爷"再度故技重施,明瓦廊王府的地窖里,三千石稻谷与二十箱金条,助他买通清军哨卡。 据《江浙遗事录》载,有樵夫在黄山深处见过白须老者,用金勺舀泉煮饭,身旁石碑刻着"天厨在此"。 安庆西门残墙上,叶芸来的血书经年不褪。 每当江风掠过,裂缝中的野麦便沙沙作响,仿佛在质问,当权力成为私囊,理想沦为生意,再巍峨的城墙也终将坍塌于一颗蛀空的心。 那些被私欲腐蚀的裂缝里,历史总在重演着相似的悲剧。 主要信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徐伟民.谈曾国藩对安庆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