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她才是毛泽东的正牌夫人,在去世那一刻,毛泽东伤心欲绝,还特意嘱咐,一定要把她写进

她才是毛泽东的正牌夫人,在去世那一刻,毛泽东伤心欲绝,还特意嘱咐,一定要把她写进族谱。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呢?

她叫罗一秀,是毛泽东真正的发妻,只可惜,等到毛泽东想承认这桩包办婚姻的夫妻感情时,罗一秀已经去世。

毛泽东14岁时,由于经常关心国家大事,拿着书本读个不停,这导致了他和自己父亲毛贻昌的理念很是不合。

以前毛家人苦过,是毛贻昌不断经营,才让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而这段经历也让毛贻昌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常常教育子女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侍弄好家里的土地,才是在这个世界生存好的根本。

后来受父亲影响,建国后的毛主席,还曾说过这么一段话,那就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可是,这种教育方式不适合毛泽东,毛泽东想的更远,他想让全天下中国人都能吃饱喝好,不再受列强压迫,这是他父亲所不能理解的。

由于时代限制,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认为,自己孩子经常想一些有的没的,所以他就决定给毛泽东娶一个媳妇,让新媳妇好好改变他,最好去掉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

于是,在1907年,14岁的毛泽东,便被通知和罗一秀结婚,期间,毛贻昌根本没有问过毛泽东愿不愿意。

在毛贻昌眼中,罗一秀是毛家的天选儿媳,罗一秀祖母王氏和毛泽东祖父,是堂兄妹关系,这可是亲上加亲,算是上天注定的姻缘。

于是,他不经毛泽东同意,便张罗了这场婚事,毛泽东知道后坚决不肯,他讨厌这种包办婚姻,为了不让毛泽东跑了,坏事儿,毛贻昌于是自作主张,把14岁的毛泽东,关在了柴房。

婚礼当天,毛泽东被迫穿上婚服,和罗一秀拜堂成婚。同样的,作为不谙世事的少女,罗一秀也心有不甘,成婚后,也是为了这事儿,经常半夜里泪染枕巾,不过她知道,日子总得那么过去,她还是选择好好地对待生活,好好地对待毛泽东的父母。

也许是看到了罗一秀有自己的主见,毛泽东那段时间,也没有意愿和罗一秀产生矛盾,日子就这样得过且过的过了下去。

在这段时间里,罗一秀还真的做到了孝顺公婆,还和自己的妯娌王淑兰关系非常要好,毛泽东去田里干活,也会认真的给他烧好饭菜,带到地里让丈夫吃。

可惜的是,在1910年的时候,罗一秀不幸患上了细菌性痢疾,这个病是一个要人命的重病,以当时的医术水平极难治好,毛家人也努力为了挽救这个小姑娘的性命,付出了一定努力,但是还是没有救下她。

当时,毛泽东已经接受了这个小姑娘的存在,但为时已晚,斯人已逝,毛泽东体会到了那种心中失去一些东西的滋味。

后来,随着毛泽东的愈加成熟,和杨开慧自由恋爱,并有了他们的儿子。建国后,毛泽东三令五申不要让自己老家的家人,在北京靠关系,谋求一官半职,但是对于罗家,他还是极尽宽容,因为他真的觉得对不起罗一秀。

1950年时,他还专门叮嘱前去湖南祭祖的毛岸英,一定要在忙完所有事后,看看你罗石泉舅舅,这个人就是当年罗一秀的亲弟弟。

毛岸英按照毛主席指示,不仅慰问了罗石泉,带去了很多现金,还专门转达毛主席意愿,说是欢迎他去北京工作。而罗石泉也只是挠挠头,摆手说,自己还是在家里种好自己的庄稼,就已经是给国家做了重大贡献了。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不无感慨的说:“罗家的人真的和一秀一样,都是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