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思:嫁给农民父母不让进门,退休后她才带着东北丈夫回上海

心梦情影 2025-03-26 18:23:07

“你还回来干什么?这家,早就没你的位置了!”母亲冰冷的声音和紧闭的大门,像一记重锤砸在我的心上。四岁的小红紧紧依偎在我怀里,丈夫林志远沉默地站在身后,手里拎着我们一家全部的家当。我该如何面对这道冰冷的阻隔,又该如何向他们解释我这些年的选择?

1968年,18岁的我懵懂地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中的一员。离开繁华的上海,来到偏远的永泉村,巨大的落差感让我无所适从。简陋的土坯房,泥泞的乡村小路,艰苦的农活,都与我过去的生活格格不入。我日夜思念着家乡,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去。

在永泉村,我遇到了林志远,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他会在分柴火时帮我扛起沉重的柴捆,会在挑水时抢过我的水桶,会在修房子时主动帮我补好漏水的窗户。他默默地关心着我,照顾着我,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灰暗的生活。

1974年的一天,林志远红着脸向我表白。我内心激动却又充满矛盾。嫁给一个农民,意味着我可能永远无法回到上海,意味着我要放弃原本的生活。可是,林志远的真诚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鼓起勇气写信告诉父母,得到的却是母亲决绝的回复:“嫁了农民,这辈子就别回家了。”我心如刀绞,却依然无法放弃这段感情。1975年的秋天,我顶着所有人的反对,与林志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礼那天,林志远杀了家里仅有的两只鸡,又买了五斤猪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知道,我嫁给了爱情,尽管这份爱情不被祝福。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我们彼此扶持,日子过得踏实而满足。

1977年,我满怀期待地带着一岁的女儿回上海探亲,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谅解。迎接我的却是母亲冰冷的拒绝。我抱着女儿站在家门外,寒风刺骨,泪流满面。弟弟偷偷塞给我一些钱,送我去了火车站。

1980年,村里的知青陆续返城,我却选择留了下来,和林志远一起在东北扎根。林志远为了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四处打听招工信息。1982年,我终于有机会进入永泉厂工作,微薄的工资也为家里带来了新的希望。

1987年春天,我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中说父亲病重,想见我一面。我带着林志远和女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再次见到父母,我百感交集。父亲拉着我的手,虚弱地说:“秀华啊,爸妈是为了你好……”那一刻,我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

父亲去世后,母亲对林志远的态度也逐渐软化。林志远每年都会带着我和孩子回上海看望母亲,帮她料理家务。时间的力量慢慢融化了母亲心中的坚冰,她也终于接受了林志远。

2015年,林志远因病去世。我带着孙子回到上海陪伴母亲,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如今,我常常会想起林志远,想起他憨厚的笑容,想起他为我做的一切。

回首往事,我的前半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我为了爱情放弃了回城的机会,也经历了与家人长久的隔阂。但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因为我拥有了真挚的爱情,也最终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未来的方向。我的故事或许只是千千万万知青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但它也引发我们思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平衡亲情与爱情的抉择?

0 阅读:5
心梦情影

心梦情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