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4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5.3%,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光明网)
2025年开年以来,全国铁路建设捷报频传,不仅勾勒出基础设施建设的火热图景,更彰显了铁路投资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铁路建设以“铁”的担当,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澎湃动能,铺就一条贯穿时空的发展之路。
铁路网络的拓展,是一场深刻的民生改善工程。当复兴号动车组以350公里的时速穿越秦岭,蜀道难成为历史,西安至成都的通勤时间压缩至3小时,“双城生活”成为沿线居民的日常;当“慢火车”继续停靠大凉山的50多个村寨,彝族老乡背着花椒、核桃踏上列车,车厢里的移动集市让山货出山的时间缩短一半,收入却增长了40%。铁路用速度缩短时空距离,用温度连接城乡差距,让发展的成果沿着铁轨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更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持续加力,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标志性工程稳步推进,不仅破解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更筑牢了国内大循环的筋骨。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西部铁路投资占比保持在60%以上,贵州至南宁高铁的建设让黔桂地区接入全国高铁网,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贯穿铁路建设全过程,京张高铁的智能动车组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郑渝高铁的光伏声屏障实现“交通+能源”融合,让铁路建设从“粗放扩张”迈向“绿色集约”,为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铁路建设以稳定的增长预期、广泛的带动效应、深远的战略意义,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引擎”和改善民生的“连心桥”。当一列列火车满载货物穿梭于城乡之间,当一个个车站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起点,我们看到这条由钢铁铺就的发展之路,正承载着14亿多人的梦想,在时代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民族复兴伟业铺就更加坚实的轨道路径。(代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