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向中国每年出口20亿,都是些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年朝鲜对中国的出口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听起来并不算特别惊人,但真正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出口商品大多并不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有人可能会以为朝鲜出口的是什么日用品或者农产品,其实并不是,这些商品中,大多数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根本不曾留意的种类,比如假发、假睫毛、无烟煤和一些高端山野特产。 假发和假睫毛是朝鲜对中国出口中的第一大类,金额占了一半以上,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会是这类轻工业品。 实际上,这些产品并不是朝鲜本国品牌,也不是靠自主研发获得市场的,而是中国公司出资在朝鲜建立了工厂,在那里的工厂里,招用的是朝鲜本地工人,按照中方提供的技术和订单标准进行生产。 这种模式的成本远低于在国内生产,例如,一顶人工钩织的高端假发在国内工厂的加工费用可能超过一千元,但在朝鲜,仅需三四百元就能完成。 这是因为朝鲜的人工成本远低于中国,这样的价格优势让很多中国企业选择将生产环节转移到那里。 这些假发和假睫毛并不会直接出现在国内普通消费者的购物清单里,它们大多用于出口,比如有些产品被送往欧美国家,供给电影制作、美妆公司或者演出团队使用。 国内也有部分被用于专业场景,如舞台剧或直播造型,总的来说,普通人基本不会注意到这些商品的来源,尽管数量庞大,但它们实际上只存在于特定行业的供应链中。 排在假发之后的是无烟煤,朝鲜的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无烟煤的储量尤其可观,这种煤炭的特点是含碳量高、灰分少、燃烧时烟尘排放少,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业体系中非常有市场。 中国的东北和华北一些钢铁厂、电厂正好需要这种类型的煤炭作为能源,朝鲜的煤炭开采技术相对简单,开采后通过边境的铁路系统直接运入中国。 这种运输方式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过程,在资源换取物资的现实需求下,成为朝鲜稳定的出口渠道之一。 除了工业品,朝鲜还有一些出口的是高价值的山野特产,比如松茸和高丽人参,这些商品在市场上常常被视作高端补品,松茸是一种野生菌类,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采摘时间短,数量有限。 高丽人参则以根茎粗壮、年份长、药效强著称,朝鲜因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这类产品的品质比较突出。 虽然这些产品价格昂贵,但消费人群也非常明确,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高收入阶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些产品属于高价奢侈品,难以成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 电力是另一个让人意外的出口品类,朝鲜本身供电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经常存在用电紧张的问题,尽管如此,朝鲜还是向中国出口了一定数量的电力。 这些电量并不多,但在对外汇极度依赖的经济背景下,即便是小规模的出口,也被看作是一种维持经济流动的方式。 这些电主要供应给边境地区,通过跨境电网进行传输,其背后反映的是朝鲜在制裁背景下寻找各种方式增加外汇收入的现实。 总体来看,朝鲜的对华出口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商品种类集中,大多是资源型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其次是市场过于依赖中国,九成以上的出口都流向一个国家,抗风险能力很弱。 再者,出口的商品多为工业材料或专业用物,普通消费者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虽然金额不小,但实际对大众影响不大。 长期依赖资源出口和低成本代工,不利于一个国家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如果朝鲜未来希望在对外贸易中拥有更多主动权,必须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能力,扩大出口品类,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这条出口路径在当前的结构下难以持续提供稳定保障,但只要朝鲜能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依然有可能走出一条更具韧性的发展道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假睫毛和假发成朝鲜出口中国的主力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