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790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226名女囚全部挺着大肚子

1790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226名女囚全部挺着大肚子,追问之下,她们竟全都怀孕了。 海面上“朱利安小姐号”货船载着226名女囚从英国出发,在汪洋大海中漂浮前行。这些女囚都被关押在船舱底部,活动空间极度狭窄,导致他们甚至难以转身。 当时这艘船只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排水系统十分老旧,污水和垃圾无法及时处理,导致她们的生活环境恶臭难闻。同时由于人员密集,许多女囚犯都在途中感染了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之前在美国独立战争前,英国曾长期统治着那里,将这片土地也划分为殖民区域,因此经常将监狱里的犯人流放到那里进行工作。 但是美国进行了独立战争,反抗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就不再接受囚犯的输送了,因此英国就不得不寻找新的流放地。 当时的政府希望在这里建立殖民地,这样既能将囚犯送去解决国内监狱危机,又能利用他们这些免费劳动力进行开发。 除了生活环境的恶劣,她们也被当做物件一样对待。当时的船长亚瑟·菲利普接到的指令含糊,因而船员们将女囚视为可随意处置的玩物。 这些船员挑选自己心仪的女囚将其带到密闭的船舱,对她们轮流进行侵犯,这些女囚一旦反抗,就会被鞭子抽打,关进其他密闭空间断水断粮,使她们不得不屈服。 因此当船只抵达澳大利亚后,几乎每个适龄的女囚都大着肚子,快要生产了。 当地的殖民政府看到这一幕都傻眼了,随即将其转化为殖民政策的一部分,宣布鼓励女囚与男囚结婚,女囚往往在分娩后不久,就被分配给一名男囚作为“妻子”。 而这些被流放的囚犯就成为了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实行这样的“配婚制”能让囚犯稳定下来,不断生育出更多的劳动人口。 而且运送来的男性囚犯数量远超女性囚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实行这样的制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失衡问题。 殖民政府对男女囚犯的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用来确定哪些人适合进行配对。 他们会优先选择年轻、健康且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的囚犯,以便更好地实现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之后这些殖民统治者会为新组建的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安置场所,如分配住房和生产工具等,帮助他们在殖民地开始新的生活。 同时,可能会根据囚犯夫妻双方的工作技能,因地制宜地安排他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比如进行农业生产、手工业等,用来促进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这些对于殖民扩张来说是有极大的好处,可是对于那些女囚来说,这些从来都由不得她们自己选择。 其中的部分女囚因为曾经在船上被多次侵犯导致终身残疾,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被强行配婚,她们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生活,处境更为悲惨。 总体来说,这些女囚和她们的后代在澳大利亚逐渐繁衍,成为澳大利亚最早的移民群体之一,被称为“开国之母”。 这样的政策澳大利亚的人口繁衍和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她们的经历却是澳大利亚早期殖民历史中一段充满苦难和血泪的篇章。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澳大利亚是如何成为英国罪犯流浪地的?》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45
用户12xxx45 1
2025-05-23 06:55
囚犯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