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浙江奉化溪口镇,蒋介石回老家祭祖,此时他已经知道自己毫无胜算,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祭祖了 ,临走时乡绅问,何日再回?老蒋沉凝了一会儿,缓缓伸出三根手指说,最多三年,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回去,变成了永远的遗憾,最后连骨灰都没有回来,照片中蒋介石脱了帽子和宋美龄站在蒋家祖坟前,眼里充满了不舍与遗憾…… 1949年的中国,战火烧得正旺,国民党在内战中已经扛不住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打下来,蒋介石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美国的援助也断了线,局势是一天比一天糟。1月21日,蒋介石不得不宣布下野,带着满心的不甘离开南京。第二天,他就赶回了浙江奉化溪口镇——他的老家。这次回乡,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因为他心里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祭祖了。 溪口镇是个小地方,东边靠着武岭,南边有剡溪流过,北边是雪窦山,风景好得像画一样。蒋介石1887年就出生在这儿,小时候在这片山水间跑来跑去。他妈王采玉对他管得严,逼着他读四书五经,想让他将来出人头地。1906年,19岁的蒋介石因为赋税的事被地方官抓过一次,关了几天,出来后气得要命,把辫子一剪就跑去日本留学了。后来他加入同盟会,慢慢走上了革命路。1924年,他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带着北伐军打天下,才有了后来的地位。可到了1949年,这些辉煌都成了过去,他回溪口的时候,已经是个输得差不多的“老蒋”了。 1月22日,蒋介石到了溪口,住进了“慈庵”。这地方是他早年为了纪念他妈修的小洋房,离母亲墓地就250米。慈庵不大,里面挺简单,墙上挂着他妈的画像,窗外是雾蒙蒙的雪窦山。地方官来拜访,他没啥好脸色,话里话外都是对局势的担心。那时候,国民党在大陆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这次回来,怕是回不下了。 春节快到了,蒋介石让人把溪口弄得热闹点,街上挂灯笼,搭戏台,锣鼓敲得震天响,村民们也跟着乐呵。可他自己却没那心思,整天闷在慈庵里发呆,时不时走到窗边看看远处的山。大年三十,他跟宋美龄、蒋经国在丰镐房里守岁,桌上摆满了家乡菜,挺香的。半夜放“高升”火箭,本来是图个好兆头,可他脸上一点笑模样都没有。初一早上,他又放了一次“高升”,蒋经国来拜年,他叹了口气,说新年是吉利,可现实摆在这儿,能怎么办呢? 祭祖是大事,初一那天,他去了母亲墓地。墓碑上刻着孙中山写的“蒋母之墓”,他脱了帽子,鞠了好几个躬,眼里泪汪汪的。他妈对他影响太大了,小时候教他做人,长大后他还专门修了慈庵来纪念她。这次祭拜,他站了好久,像是要把对母亲的思念都留在那儿。之后,他又去了宗祠祭祖,跟族里人聊了几句,路上还跟乡亲们点头打招呼。到了楼隘村,有个老村民问他啥时候走,他低声说不走,只是暂时困难,还会回来的。其实这话连他自己都不信吧。 族里还有人找到他,说宗祠的屋顶漏雨,得修修。蒋介石点了头,说会安排。可他哪有心思管这个,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乡亲们后来提起这茬,都笑他开了张空头支票。到了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彻底坐不住了。他决定离开溪口,走之前,乡绅们围上来问他啥时候能回来。他想了一会儿,伸出三根手指,声音哑哑地说:“最多三年。”车队开走后,山路上就剩下一片尘土。 1949年12月,蒋介石飞到了台湾。那时候他还喊着“反攻大陆”,觉得自己能杀回去。可没几年,他就明白这不过是做梦。国际上没人帮他,共产党那边越来越稳,他的部队又折腾不起啥大浪。1962年,他75岁了,得了前列腺炎,宋美龄非要找美国医生给他治。手术是成了,可落了一堆毛病,反反复复好不了。1969年,他在阳明山那边出了车祸,车撞得挺狠,他磕了满脸血,宋美龄也伤了点。从那以后,他心脏病越来越重,走路都费劲。 到了1971年,蒋介石的身体更垮了。有一次上厕所不顺,副官拿甘油球帮他,结果弄错了地方,搞得他发炎尿血,吓得他整天要医生守着。家里也不消停,他想让蒋经国接班,宋美龄偏要把她外甥孔令侃推上来。1972年,他硬是把蒋经国弄成了行政院院长,宋美龄气得不行,俩人吵得挺凶。蒋介石夹在中间,心情更糟,病也拖得更重了。 1975年,蒋介石88岁,已经病得不行了。宋美龄又找美国医生给他做手术,这次是肺部穿刺,可术后问题一大堆,他受了不少罪。4月5日晚上,他心脏撑不住了,在台北士林官邸咽了气。他临死前交代,想以后葬回大陆,可这愿望没实现,灵柩就先放到了台湾慈湖。蒋介石走了,骨灰没回溪口,跟他当初说的“三年”成了天大的讽刺。 他死后,蒋经国接了班,宋美龄后来去了美国。1987年,蒋经国开了个口子,让一部分人回大陆探亲,两岸这才有了点来往。1993年,蒋介石的长孙媳妇徐乃锦带着女儿蒋友梅回了溪口祭祖。1996年,他孙子蒋孝勇也回去看了看蒋氏故居,没多久就病死了。后来蒋家后人来溪口的机会多了起来,每次回来,都是对老蒋那份遗憾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