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黑洞》——克拉克的黑洞!

磊哥的日记 2022-02-24 11:29:33

原因是: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有一个人是地球人,但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宇宙的。这个人叫元宇宙,当然还有一些更精准的描述:我在一百分钟内看过200多个星球。”“宇宙”这个概念看来很玄学,但对人类来说,它可以是科幻小说、漫画,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模式。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它不会让你爱上科幻,但可以让你理解科幻。它说的就是它,克拉克——《黑洞》。《黑洞》主要讲了一个物理学实验,证明了微体量子对无形中传递的。而我们身边所有物体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影响,我们每天都要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产生相互作用,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有能量损耗。而能量则来自任何地方,无论是空气、地球、地球仪、太阳系、宇宙空间、宇宙大爆炸而从物理学来说,能量就指标熵,熵就是混乱程度。我们用这力量很神妙。书中科幻类话题比较多,我们暂且不谈,主要聊聊微观。

最神秘的宇宙观克拉克的黑洞,是指的黑洞视界。它是在1964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世界物理学会议上首次提出。“黑洞”这个概念,是由查尔斯-莱文和丹尼尔-施瓦辛格两位科学家提出的,并于1974年在他们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正式确认。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黑洞?黑洞是“黑色”,但黑洞的本性,一定和“黑”字无关。它有两种基本属性:1)“质量大”;“能吞噬和辐射”。也就是说:只有“物质”,它才是黑洞。

“黑暗”和“无序”,都被视为是黑洞的两种属性。如果有更高等的物质,我们能够观测到,那么这个观测就是第三种。而在这个三种属性中,我们看得见的是“质量大”,看不见的是“能量”个公式表示:能量=熵×时间看懂了这个公式,再来看《黑洞》这本书。书里面提到的宇宙大爆炸,根本就是一场错觉。它的起源和演化,是在宇宙最无序的时刻,所以我们看不见任何东西,也看不见宇宙的扩张。这种情况下,宇宙的扩张无外乎两种:第一种是,在一个孤立的空间内熵值急剧增加,从无序变得有序,从有序到无序。

第二种是,在黑洞中心密度越来越低,进而空间膨胀越来越慢,也在无序和有序之间交替。从书中我们看到,黑洞扩张出来的黑暗,正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膨胀之前的情景,但其实,膨胀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是一个循环。如果按照黑洞扩张的路径,我们就会发现:先从无序变得有序,再从无序变得无序。书中的“黑洞”,是可以吞噬和辐射任何物体的宇宙中,黑洞被吞噬,形成的粒子云,是星系的原子核,也是所有物质的来源。

0 阅读:12
磊哥的日记

磊哥的日记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