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换别人,就一直让廉颇守,就能打赢长平之战。
赵国接受上党后,秦军趁赵军还没有前往上党部署之际,一举攻克上党,赵军在廉颇带领下,凭借长平利于防守的地形,布置军队防御秦军,接收上党民众。
秦军左庶长王龁进攻赵国,廉颇军在和秦军作战中多次失利,廉颇见赵军屡战失利,下令禁止赵军与秦军交战,选择坚守不出,和秦军对峙。
秦军多次挑战无果,两军相持不下,王龁无计可施,秦赵两军在长平地区形成对峙。
对于秦军来说,长平之战距离远,补给线长,长期下去对秦国不利,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秦王用范睢的反间计,成功让赵王用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换下战争经验丰富的廉颇。
秦军得知情况后,立刻让作战经验更加丰富的白起偷偷赶往前线,指挥王龁的秦军队伍。
赵括到达长平前线后,马上改变廉颇的军事部署,把已经熟悉这里情况的将领更换掉,打算学他爹赵奢那样,建功立业打败秦国军队。
白起到达前线后,下令秦军再次向赵军挑战,赵括不知道是计,亲自领兵出城应战,秦军佯装溃败,一路后撤,赵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秦军壁垒外。
赵军几次攻击都无法攻进去,此时赵括才发现,秦军壁垒非常坚固,而壁垒内的秦军却不再出营对战。
就在赵军倾巢出动追击秦军时,秦军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也悄然出发,切断了赵军退路,让攻击受挫的赵军无法返回壁垒,被困于秦军壁垒之下,全部暴露野外,没有任何工事。
与此同时,秦军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将赵括率领的赵军截为两段,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秦军派出轻装精锐不断袭扰、攻击被围困的赵军,赵军在不利的地形下交战屡屡失利,只能就地扎营,坚守待援。
这时候赵国的主力都在长平,哪里还能阻止强大兵团援助赵军?赵括心里没数吗?你的45万大军都无法突围,需要多少人才能打进来?
人家派5000人就能把你截成两段,你45万人就打不通?10个人换一个人他就得全军覆没。
秦国得知赵军被围后,迅速做出反应,秦昭襄王亲赴河内进行战争动员,用晋升爵位的办法激励百姓,将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都调往长平前线,用来拦截赵国援军,等待长平赵军粮食耗尽。
长平被围困的赵军断粮四十六天,陷入绝境,赵括计划分兵突围,屡屡失败。
话说,刚围的时候为什么不全力突围?非等到人困马乏没力气时再突围?赵括你是怎么想的?
赵括无计可施,只好亲自披挂上阵,率赵军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剩下的赵军投降被杀。
这种仗要是按廉颇坚守不出耗死秦军的战法,秦军是无法战胜的,如果强攻长平,赵军凭借坚固的营垒也会让秦军损失惨重。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秦国离长平太远,补给线长,消耗远高于赵军,只要赵国咬牙坚持,用虞卿的计策游说楚魏两国,再派轻骑兵袭扰秦军补给线,秦军是难以承受的。
有人说秦国粮食多赵国粮食少,秦国粮食再多这么远运过来,人吃马嚼的也是消耗巨大;赵国粮食再少,消耗的少,坚持下去也没问题,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说赵国缺粮。
如果拖下去对秦国有利,他们就不会用反间计逼赵军出战了,因为廉颇肯定是打对峙消耗战,换一个万一能打呢?万一又是一个赵奢呢?有稳赢的战略干嘛要冒险?
看谁等不及了,说明对谁更不利,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可惜的是,赵王太年轻,冒险换将,结果赵军45万主力大军全军覆没,赵国几乎损失了一代人,元气大伤的赵国,再也无法独立面对秦军。
光廉颇不行,还得有个张仪或者信陵君。不然赵军这边得饿死[得瑟]
你这才是纸上谈兵,赵国天灾,齐国不借粮,廉颇天天吃闲饭,必死之局,只能上赵括拼一把,也算不上纸上谈兵,没他老爹厉害而已,他老爹来也许能赢
已经是必输的局面才换下廉颇,换赵括就是想赌一把大的,要么大赢,要么大输。
赵很难赢,肯定不会输这么惨。秦一统天下不知道要晚多少年
难得现在网上居然有人像小编这样说实话,不看乱七八糟的网文。
胡说八道的玩意,赵王要是不信任廉颇就不会坚守几年才换人啦,就是后勤供应不上,赵王才出此下策,打算来个鱼死网破
小编是廉颇吹,廉颇可是在秦军进攻前就已经接收上党了,而且还在上党提前布置了所谓的3道防线,结果秦军一来就连破廉颇大军,廉颇是一路败退丢掉上党
未必会赢,但是秦国很可能坚持不下去,统一的大进程都可能被打断。
后勤跟的上,未必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