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对《流浪地球2》的真实评价,看到这么尬黑我就放心了!

莫选好片 2023-01-29 21:45:30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2019年《流浪地球》也在北美同步上映,最终拿下了597万美元票房。

这在近些年出海的国产片中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在美国评分网站IMDb上,影片开分8.1,还曾被一些国内媒体拿过来宣传。

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流浪地球》的IMDB口碑之谜》,大意是说这个开分持续不了太久。

因为当时评分人数只有几千人,还有很多新注册的账号。

且其中大部分是非美国用户,代表不了海外观众的真实评价。

果然现在影片在IMDb打分人数积累到3.2万,评分下滑到5.9,拿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其他海外网站的评分:烂番茄新鲜度70%(28鲜:12烂),爆米花指数49%(500+打分),Metascore57分(8篇评论),都是不太理想的数字。

我也不太喜欢《球1》。

不可否认它在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地位,但故事上问题颇多,仿佛是未打磨好的半成品。

执行上也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不少遗憾。

今年的续集《流浪地球2》也是海外多国同步上映。

电影我已经看了,可以说比前作进步了不止一点。

无论故事主题,还是特效规模,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这篇文章为就再结合海外媒体和网友的评价,看看影片在国外的口碑如何。

媒体方面:

烂番茄新鲜度——77%(10鲜:3烂)

烂番茄评论数还不算多,后期可能会有变动,但预计比首部评价要高。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2019年《流浪地球》也在北美同步上映,最终拿下了597万美元票房。

这在近些年出海的国产片中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在美国评分网站IMDb上,影片开分8.1,还曾被一些国内媒体拿过来宣传。

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流浪地球》的IMDB口碑之谜》,大意是说这个开分持续不了太久。

因为当时评分人数只有几千人,还有很多新注册的账号。

且其中大部分是非美国用户,代表不了海外观众的真实评价。

果然现在影片在IMDb打分人数积累到3.2万,评分下滑到5.9,拿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其他海外网站的评分:烂番茄新鲜度70%(28鲜:12烂),爆米花指数49%(500+打分),Metascore57分(8篇评论),都是不太理想的数字。

我也不太喜欢《球1》。

不可否认它在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地位,但故事上问题颇多,仿佛是未打磨好的半成品。

执行上也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不少遗憾。

今年的续集《流浪地球2》也是海外多国同步上映。

电影我已经看了,可以说比前作进步了不止一点。

无论故事主题,还是特效规模,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这篇文章为就再结合海外媒体和网友的评价,看看影片在国外的口碑如何。

媒体方面:

烂番茄新鲜度——77%(10鲜:3烂)

烂番茄评论数还不算多,后期可能会有变动,但预计比首部评价要高。

首当其冲的尬黑者就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Brandon Yu,看名字还是华人,这就对味儿了:

失去了前作的欢乐……影片贡献了将近3个小时的错综复杂的时间线,未经提炼的主题,以及一团乱糟糟的让人费解的,经过上级批准的潜台词。

大概是说电影太长,叙事混乱,和意识形态输出。

这评论槽点太多了,另外,《球1》怎么就欢乐了?

In Review Online的Sam C. Mac也批评说:

即便在影片的高光时刻,观众也要与崩塌的英文台词作斗争……48岁的吴京是被CCP收编的。

CCP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篇评论相当空洞,而且他给别的电影打分也以差评居多,类似于用骂电影博流量吧。

最后一则差评来自《电影国》(Movie Nation)的Roger Moore:

拖沓,一场不太好的灾难史诗的长征,太过了。

Roger的评价还比较正常,至少针对的是电影本身。

还好多数国外媒体是理性的,纷纷给出好评:

RogerEbert.com的Simon Abrams说:

稳稳的前传。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流浪地球》他也给出好评。

《奥斯汀纪事报》(Austin Chronicle)的Matthew Monagle说:

这是极繁主义、民族主义、宿命论、无深度角色刻画的结合体,是当前最令人享受的电影之一。

Film Legacy的Daniel Eagan则说:

导演郭帆满怀信心地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段落。电影风格多变,涉猎广泛,视觉效果已与好莱坞电影相当。

Digital Spy的Katie Smith-Wong也夸赞说:

莫大的视觉享受,《流浪地球》是一部定义科幻大片的电影,郭帆在这部前传中保持了这个势头。

还有一些好评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总的来说海外媒体的好评要明显多余差评。

Metacritic——56分

因为评分方式(烂番茄只计好评比例,Metacritic计平均分),以及收录的媒体(只有7家)不同,Metacritic的评分很低。

差评同样收录了Brandon Yu(《纽约时报》)和Roger Moore(《电影国》)的评论。

好评则包含了Simon Abrams(RogerEbert.com)和Matthew Monagle(《奥斯汀纪事报》)的评价。

除此之外,《卫报》(The Guardian)的Puhong Le只给出40分:

《流浪地球2》将近3小时的片长,充满了阐述性的科学解释。随着时间的推进,电影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十分心累。

《每日银幕》的John Berra给出了及格的60分:

这部雄心勃勃的本土科幻电影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他比前作长了45分钟,感觉相当漫长。

观众方面:

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7%(100+打分)

爆米花指数是观众打出的可看性的评价。

目前的97%是相当炸裂的成绩,要知道前作只有可怜的49%。

从用户名看得出,打分观众里很多是华人观众。

而且烂番茄上的观众评价都比较短,所以咱们就不挂评论了。

IMDb——8.0(3300人打分)

作为北美最权威的评分网站,很多影迷都会参照。

但现在《球2》的打分人数还是太少,最终分数估计会往下掉。

这里的分析逻辑跟《球1》差不多。

在IMDb上稳定在8分左右的电影,打分分布应该是给8分的人数最多,其次是9分和7分,其次是10分和其他。

可《球2》高达55.4%的观众给出10分,最终评分才8.0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我们对比《球1》7.7分时的IMDb打分分布图,发现给《球2》打10分的人数更多,打1份的人数更少。

所以肯定不会滑落到《球1》5.9分那么惨,7分以上还是比较稳的。

我们还是挑几个国外网友的高赞评论,看看他们对《球2》的评价:

EthanForever的评论很精彩,标题是《这部中国的科幻电影出乎意料的好》

我听说过很多所谓的“中国大片”,其中绝大多数都不配,但这部完全不同。

特效很棒,有一些小瑕疵,但并不影响观看体验;叙事削弱了个人英雄主义,总体上更倾向于宏大叙事。情感刻画的中间部分有些生硬,所以应该给9分。但我给它加1分,是因为这些年漫威电影太烂了。

总的来说,这部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很棒的视觉效果,而且来自中国。很高兴看到科幻电影行业的新竞争。

顺便说一句,一些评论家认为电影中有些部分过于强调民族主义,我认为这有点言过其实。这应该是人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而不是电影本身强调的意识形态。

Bobcorn008先是肯定了《球2》的进步:

《球2》没有像《球1》中那样安排了做蠢事的年轻人,每个角色都尽力解决问题……故事上也更加合理。

接着他又指出了片中的几处剧情瑕疵,并给出7.5分。

Deserted0则直接拿《球2》与《星际穿越》做对比,并写了一篇长评:

曾经我心目中最好的科幻电影是《星际穿越》,但这部来自中国的电影为我打开了新世界。它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我没想到集体主义如此宏伟……

这部电影还讨论了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关系。主题很深,画面很美,音效也很棒。我认为好莱坞需要做出改变,我厌倦了俗套的情节……

《流浪地球2》中的每一步行动都有周密的计划:行星发动机的可行性验证、量子计算机的升级迭代、宇航员培训、月球推离计划、月球坍塌计划、互联网根服务器重启计划……

在此过程中,有指挥机构、执行人员和替代解决方案。这是真正的硬核科幻场景。

IMDb上也有一些差评,但“赞同”人数都不多。

这位user-245-457350获得11票支持,也许能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

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技术和表演层面都不好。有些对话感觉是配音了的,外国角色则缺乏说服力,好像卡通人物……剪辑糟糕,场景混乱,还包含了一些拙劣的幽默段落……

字幕的倒计时并没有增加任何紧张感,反而显得多余和没创意。

以上就是部分海外媒体和观众对《流浪地球2》的评价。

我尽量选取非华人观众的评价,几种主要的观点都覆盖到了。

但现在的评价人数还是比较少的,等流媒体上线后必然会有一大波评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的来说观众反响好于媒体,普遍认为比前作进步不少。

差评除了媒体关注的“意识形态”外,主要集中在3小时片长、剧情复杂、叙事混乱上。

我觉得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说《流浪地球》给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球2》就是直接把门踹飞了,关都关不上了。

缺点也有,但意义非凡。

根据IMDb的数据,影片成本1.62亿美元,约合11亿人民币,远超网传的5-6亿。

按照票房3:1的原则,票房要33亿才能回本。

很遗憾春节档《球2》没能登顶票房冠军。

但从未来回看中国电影史,《球2》的地位要比同期上映的影片高得多得多。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