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FSD选装价涨到6.4万元,小鹏XNGP捆绑30万以上车型时,比亚迪突然把高速NOA、自动泊车、智能领航全套功能塞进12万的秦PLUS里——这场由比亚迪掀起的智驾革命,正在把“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1. 自研芯片砍成本比亚迪用自研“天神之眼”芯片替代英伟达Orin,单颗成本从4000元压到800元,硬是把智驾系统价格从2万元打到了3000元。就像自家种大米肯定比进口便宜,垂直整合能力让比亚迪有了“掀桌子”的底气。
2. 算法去高精地图拒绝为高精地图每年支付上亿版权费,比亚迪的BEV+Occupancy方案靠30万司机众包数据训练,相当于用“人海战术”替代“贵族地图”。现在连西藏318国道的牦牛群都能识别,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3. 功能下沉全系车从海鸥到仰望U8,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这种“入门即高配”的打法,就像小米当年用千元机普及智能手机——当隔壁合资车还在拿定速巡航当卖点,比亚迪车主已经在乡道上玩自动跟车了。

这场“技术普惠”运动最狠的是,比亚迪用制造业利润补贴智驾研发,而新势力还在为毛利率转正发愁——就像地主家的儿子和贫农比种地,根本不在一个生存维度。
三、平权背后的真实代价比亚迪的激进策略也遭质疑:
12万车型的智驾芯片算力仅10TOPS,不及行业主流1/10复杂路口接管率比华为ADS高47%,被网友吐槽“驾校教练模式”数据采集引发隐私争议,每天上传的驾驶视频能绕地球3圈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型月销破15万台,90%用户表示“自动泊车值回票价”。毕竟对普通人来说,能在暴雨天自动停进老破小车位,比在硅谷路上炫技重要得多。

当友商还在炫耀“无人代客泊车”时,比亚迪干了几件更接地气的事:
给网约车司机装疲劳监测,事故率下降21%为外卖小哥开发两轮车AEB,碰撞预警准确率91%在云贵川山路训练出“坑洼躲避算法”,底盘响应速度比传统ESP快5倍这些藏在数据背后的努力,正在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价值——不是让极客们尖叫的黑科技,而是让老百姓敢在雨夜接孩子放心的基础服务。
这场平权运动的终局或许是:五年后当我们回忆智能驾驶普及史,会发现不是马斯克教会了人类自动驾驶,而是中国制造业把这项技术做成了电动车的“安全带”——平凡、可靠、人人可用。这才是工业文明最性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