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十回导读:东风紧逼柳絮,危难时刻,方知宝钗可贵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4-07-12 19:16:11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结束了王熙凤的杀气腾腾,开启了大观园的风花雪月。

大观园的诗社,因为社长李纨和社主探春都忙正事去了,没多少精力玩风雅,于是诗社荒废了一年。

又一年的春天来了,每到春天,林黛玉特别容易感怀,而她感怀的方式就是写诗,见桃花飘落,便写下感伤时光易逝的《桃花行》。

因这首《桃花行》,大家商议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变秋意为春意,社主也由探春改为黛玉。

到了暮春时节,又因湘云的一首柳絮词,诗社第一次填词,就以柳絮填词。

填完词,因一只外面飘落的风筝,大家来了兴头,放起了风筝。

本回的回目名只说了大观园重建诗社填柳絮词这一件事,实际上重点写了两件事:填柳絮词和放风筝。

这两件事都带有预兆性质,看起来热闹美好,实际上暗藏着离散与悲凉。

先说填柳絮词。

柳絮飘飞的时节,正值暮春。这个时间点,本身就是一个暗示,垂暮之时,马上就要进入黑夜了。从《易经》的角度来说,要从泰进入否了。

另外,柳絮这种自然之物,风一吹就四处飘散,飘到哪里,完全不由自己掌控,一切随风,风往哪里吹,就只能往哪里飘,最终落在哪里,只能交给老天爷了。

这特别像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身不由己,无论能力高低,都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写出了悲戚丧败之感。

唯有宝钗,另辟蹊径:

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

于是有了著名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宝钗借势往上爬,实在是没认真看书。

大家怀有悲戚丧败的情绪,是因为落入了女子必定要找一个归宿的俗套。当婚姻无法自主,将来花落谁家未可知。即便如宝琴已经明确了婆家,但妻子完全依附于丈夫生存,谁知丈夫人品如何呢?

这就像坐车,把命运完全交给司机,自己没有驾驶的权力,那么能不能拥有安全平稳的行程,完全依赖于司机的技术和脾气。

宝钗的“不落套”,正是完全不走这条寻常路,所以提出“岂必委芳尘”,为什么一定要委身于人呢?借着这股风,磨练意志,增强能力不好吗?

要理解宝钗的这首柳絮词,有必要结合第四十回的一个细节。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游到宝钗的蘅芜苑时,看到“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这便是宝钗的品格。

“愈冷愈苍翠”,和孔子形容松柏类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能彰显出其坚韧不拔和顽强的生命力。

古代女子把命运完全依赖于男人,如果男人不在了,似乎就失去了生存能力。就像李纨,她能活下来而且活得好,是因为依赖着贾府的福利。

但书中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刘姥姥。书中说她“ 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说明丈夫去世得早,她无福利可依赖,也没有像尤老娘那样另外找个男人来依靠,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耕种来养活自己的女儿。

所以,与其感伤未来会嫁给什么样的男人,不如抓住一切机会掌握一些技能。有技能在身,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有立身之本,不必攀附他人。

这就是为什么宝钗劝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掌握了“针黹纺织”的技能,如果将来落到无可依赖的地步,就像甄士隐的妻子封氏,也能靠着“作些针线发卖”度日。

她劝宝玉用心读书也是同理,她知道贾府的衰亡是迟早的事,失去依靠的宝玉,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存活。

宝钗是最早感受到末世来临之人,所以她特别务实,时时在为失去依赖之后的生活做准备。

所以宝钗既是“高士”,又是“蘅芜君”,她是个完全实现了精神独立之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依赖,反而能成为别人的依靠。

我们再来看看放风筝的情节。

这个情节和做词一样,都是临时起意。做柳絮词是因为湘云偶然做了一个小令,大家便以柳絮为题开了一社,而放风筝则是一个风筝飘落到她们面前,引发了大家放风筝的兴趣。

红楼里有一个作者反复强调的主旨:天意。

所谓天意,是相对人为而言的,就是没有心理准备,突然发生的,或者是顺势而为,非主观预想。

天意代表着命运的安排,所以无论是写柳絮词,还是放风筝,都起着预兆作用。

大家来了放风筝的兴致,主要是想放晦气,结果没想到,探春的凤凰风筝,引来了另外一只凤凰,还有一个喜字前来凑热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婚礼在空中举行。

关于探春的结局,第六十三回“占花名”时已经有所透露,“日边红杏倚云栽”,说明探春将成为王妃。

关于王妃,比较主流的说法倾向于和亲。对于和亲,大家有一种刻板印象,对方一定是一个粗鲁的蛮夷,而被迫和亲的人犹如好白菜掉进了猪窝。

这一次重读文本,我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凤凰的意象,从探春这个角度来看,很明显,它代表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才能,就像俗话中说的“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由探春这个凤凰,引来另外一个凤凰,都是凤凰,在空中相遇并纠缠在一起,说明二者是匹敌的。再联系“占花名”提到的“贵婿”,如果是蛮夷王,没人会认为是贵婿。所以,这个“贵婿”里含有令人满意的意思。

再加上一个大喜字,它代表的也不是一场婚礼,而是一件喜事。

作者将做柳絮词与放风筝写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柳絮代表着贾府姐妹们的命运,但探春将逃脱这种命运,获得意想不到的新生,但代价是“东西南北各分离”,“把骨肉家园齐来拋闪”,从此再也不能和姐妹们相聚,再也回不了家了。

这一章回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贾政来信说要回来了,袭人提醒宝玉赶功课,结果是众姐妹集体帮宝玉抄写来充数。

为什么说有意思呢?

宝玉一直以护花使者自居,“使闺阁增光”,但全书看下来,没见他护过哪枝花,反过来却是姐妹们在护他,帮她免于被贾政责打。

这是不是很讽刺?

0 阅读:3

浮生漫读人生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