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家银行系险企狂赚99亿中邮人寿稳稳占据C位

俊材险 2025-02-13 05:38:33

最近,背靠大型商业银行的“银行系”险企都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去年一整年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从保费收入、净利润表现,再到管理层变动,这一年里,这些险企发展的状况各不相同,行业变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保费收入:整体涨了,但各有差异

2024年,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以及中荷人寿10家银行系险企,一共收到保费4141.95亿元,跟2023年比,增长了13.7%。

其中,中邮人寿最厉害,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49.4亿元,又一次拿下银行系险企“一哥”的称号,跟2023年比,增长了22.82%。

中邮人寿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的大力支持。

邮储银行是六大国有行中代销保险最多的银行,2023年邮储银行代理期交新单保费就达到998.94 亿元,占新单保费比重43.69%。按此测算,2023年邮储银行销售的新单保费合计(期交和趸交)达到2286.43亿。这还不算续期保费!

中邮人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保费收入超过400亿元的有工银安盛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和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分别是458.08亿元、414.83亿元和409.97亿元,这三家险企的收入差不多,但跟中邮人寿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保费收入超过300亿元的仅农银人寿一家,保费收入是369.93亿元。

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有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交银人寿,它们的保费收入分别是299.66亿元、298.62亿元和315.82亿元。

光大永明人寿和中荷人寿的保费收入相对少一些,分别是188.17亿元和152.65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增长的情况下,中信保诚人寿、交银人寿和光大永明人寿这三家险企的保费收入却下降了,分别下降了5.12%、7.40%和3.37%。

净利润:多数赚钱,但有两家大亏

跟保费收入增长不一样,银行系险企的净利润情况变化很大。

2024年,这10家险企一共赚了大约99.42亿元,而2023年它们还亏了161.42亿元,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赚钱的险企里,中邮人寿还是最突出,净利润达到91.88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180.12%,是行业里赚钱最多的。

交银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分别赚了9.97亿元和9.31亿元,增长速度也很快,同比分别增长了1410.61%和161.52%。

农银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建信人寿和中荷人寿也都赚钱了,净利润增长幅度都很大,分别实现净利润8.86亿元、5.36亿元、4.9亿元、2.21亿元和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52%、33.33%、512.5%、105.14%和1441.67%。

但是,中信保诚人寿和光大永明人寿在2024年亏了不少钱,分别亏了17.65亿元和17.27亿元。

其中,中信保诚人寿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两年一共亏了大约25.61亿元。

光大永明人寿更严重,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累计亏损达到35.97亿元。

人事变动:多家险企重要职位变更

在过去的2024年,银行系险企的人事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多家公司纷纷对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岗位进行了调整。

2024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前总裁薛亚芹,成功获批成为农银人寿的董事长。

仅仅一个月后,5月份,王都富获得任职批准,正式出任工银安盛董事长。此前,王都富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担任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总行总经理级)。除了董事长的变动外,总裁吴茜的职务调整也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 年 12 月,吴茜辞去了公司董事职务。

2024年8月,光大永明人寿也迎来了重要的人事变动。公司总精算师张晨松获批担任总经理,接替在当年3月就已卸任的刘凤全。从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孙强在2024年11月卸任了党委书记一职。

2024年12月,李存强获批成为中信保诚人寿董事长。李存强曾在安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营运官,在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在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过首席战略官、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执行董事等多个重要角色,还曾是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董事。

0 阅读:80
俊材险

俊材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