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延迟退休相比,汹涌而来的公务员退休潮,才是这代人真正的难题
分享一项备受瞩目的资讯:
近十年来,成为公务员最容易的时刻应该是今年。
为何如此呢?
因为2023年公务员招聘数量创下新高,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招聘了3.71万名公务员,省级考试录用了14.3万名,总计达到18.01万人,较2022年的招聘规模增加了17p?某些省份甚至出现了高达60z?增幅。
这还只是关于公务员的情况,还未包括事业编制和教师招聘。有些地区甚至将公务员报考年龄上限提高至40岁,令人颇感意外。
实际上,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感到相当震惊。因为在2022年,各省份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
那么,为何要如此疯狂地大规模招聘呢?
除了专家分析中提到的提高公务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促进年轻人就业以及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等原因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现实情况:
从2023年开始,中国将面临为期10年的大规模退休潮。
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二次人口高峰出现在1963年至1973年,这10年间共有近2.6亿人出生,他们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在未来的10年,即从2023年至2033年,他们将逐渐进入退休年龄。
这其中,自然包括大量的公务员,许多职位将出现空缺。因此,尽管财政状况并不乐观,但为了填补这些突然出现的职位空缺,许多政府机构仍然选择扩大招聘规模。
可以预见的是,这轮公务员退休潮将带来许多挑战。
有一个地方,如果问起我们谁都不愿意去的话,那一定是医院。
今年春节期间,我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情,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
我有一个远房的大爷,退休前是我们当地的处级干部,生活一直还算稳定,退休后在老家也过得悠闲自在。然而,去年冬天,他感染新冠病毒后转为肺炎,被送进医院住了近半个月。
当我前往医院探望他时,我才第一次发现,原来在那家拥挤不堪的三甲医院,走廊的尽头竟然有一片如此宁静、设备一流的高干病房,与外面喧闹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后续发展中。
我和另一位病床上的阿姨聊天,才得知,她其实早就可以出院了。然而,因为她的丈夫去世了,孩子们都在国外,过年时家里显得格外冷清,所以她在医院“续房”,因为这里有医生和护士可以陪她聊天,与隔壁床上的患者拉家常。
原来,阿姨这几年一直在这样做,但今年情况有些特殊。
护士已经多次委婉提醒她,她已经康复,可以出院了。然而,她一想到回那个寂静的家,仍觉得在医院更舒适,尤其是高档的高干病房,设施齐全。
阿姨之所以能这样任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根据当地对退休老干部的待遇,她在医院住院期间的一切费用都能全额报销,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补贴……
尽管我明白这只是极少数退休老干部的特殊待遇,但与那些在医院床位紧张,只能躺在地上等待治疗的普通老年人相比,情感上还是有些不平衡之感。
去年曾出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热搜事件,相信许多人还记得:
故事中的情节是,一家三代人同住,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工作的孙子竟然是全家收入最低的成员。尽管孙子在当地找到了工作,但因经济不景气,他的薪水仅约为3000元。相比之下,爸爸和妈妈每月的退休金约在四到五千元之间,而爷爷和奶奶的退休金更高,每人超过6000元。
这种情况在很多小城市,特别是国企和体制内工作为主的地方十分常见。
之前在一篇关于退休金水平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退休金的差异取决于是否为公务员。公务员退休后通常可以领取其退休前收入的85?上,而普通人的退休金替代率通常降至40?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公务员在退休前收入一万元,退休后仍能领取八九千元的退休金,可以相对宽松地享受退休生活。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每月到手的可能只有4000元,这就需要非常谨慎地规划生活开支。
因此,如果考虑医疗资源等因素,一个体制内员工的退休成本几乎是一个体制外员工的三倍。
当大批公务员陆续退休时,财政支出是否足够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什么在面临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尽管许多人为国家劳动了几十年,但退休后的生活差距仍然如此之大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国家的退休制度。
我国在建国初期采用了苏联式的社保福利制度,其中包括两种不同的退休金制度,一个是面向企业职工的,另一个则是面向公职人员的。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远高于企业职工。
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革,直到2014年,我国养老金制度才最终实现了并轨,取消了多轨制度。然而,为了确保退休制度改革平稳过渡,国家采取了众所周知的原则,即“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待遇,新人新办法”。
因此,截至2014年之前退休的老年人,仍然享受着并轨前替代率高达85?上的退休金。
即便是在2014年之后退休的公务员,仍有15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在2029年之前,他们仍将继续沿用之前的退休制度。
因此,随着这一波大规模退休潮的到来,养老金支出将面临巨大压力,其压力可想而知。
提到这一点,我不禁想到为什么会提出延迟退休政策。因为如果不采取延迟退休措施,那将迎来的26亿退休人口的养老金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
公务员的高退休待遇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公务员退休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一直是政府头痛的难题。
而且,与我们相比,他们面临的问题提前出现,因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
举例来说,日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涉及延迟退休和老龄化压力的问题。
是什么让他们能够享有全球最长的寿命呢?
尽管我们计划在2023年提高退休年龄至65岁,但你是否知道?早在1990年,日本就修改了法律,"鼓励"人们工作到65岁。2000年,他们还颁布了《就业对策法》,规定企业在招聘时不能以年龄为基准,或者如果必须设定年龄门槛,必须提供充分理由。而如果企业要解雇年长员工,也必须采取措施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这种制度比我们国内"65岁退休,35岁失业"的情况要好得多。
最近,根据一些不太可靠的消息,日本似乎又要调整退休年龄,这一次,他们将官方退休年龄延长到了70岁。真的有点"退而不休,工作至死"的感觉。
美国
美国是最早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国家之一。早在1983年,他们就确定了65岁退休的政策,而且不分性别,男女都在这个年龄退休。
然而,在严格的退休年龄要求背后,美国还开设了一个小窗口:如果你在65岁之前退休,可以领取退休金,但会有一定比例的折扣。比如,如果你提前退休大约5年,你将只能领取30z?退休金。当然,如果你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也可以延长退休年限,但最多不超过5年。
法国
就在上个月,当我们国内宣布延迟退休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时,法国,被誉为"浪漫之都"的国家,已经掀起了抗议潮。原因是马克龙总统计划改革退休制度,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并计划从今年夏天开始执行。
马克龙之所以急于改革退休制度,也是因为国家花在保障公务员退休后生活上的资金几乎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薪水相当。事实上,在许多公共部门的支出中,部门内部的养老金支出占了大约1/3左右。
看来,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承受着因公务员高额养老金造成的压力。
德国
实际上,像许多高福利的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也面临着养老金问题的挑战。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德国国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断增加,同时供养每100名公民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上升。去年十月,德国雇主协会总会主席曾警告,如果不进行改革,德国的养老金体系将在未来五年内崩溃。
目前德国政府尚未计划对退休金制度进行改革,因为他们的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是65岁。
在看过这么多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养老金困境之后,我产生了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的感觉。
现今的公务员制度已经给各个国家的养老金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或许是当初制度设计者所未曾预料到的。
每一代人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享受了福利,也必须承担由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系统性社会变革。
老龄化是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如同托尼·罗宾斯所言:“我们的生活是由两种力量塑造的:痛苦和快乐。要么你在逃避痛苦,要么你对所做的一切感到快乐。”
如果我们无法逃避,那么就让我们理性面对吧。
至少,相较于那些早早迎接老龄化挑战的发达国家,我们还有机会探索适应经验、提前规划的道路。能否成功解决这一难题,将取决于我们未来的努力和步伐。